出处
《中国稻米》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China Rice
同被引文献26
-
1周肇基.从汉字农谚农俗米食看中华稻文化源远流长[J].农业考古,1998(1):270-285. 被引量:3
-
2谢重光.客家文化与畲族文化的关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6(6):50-54. 被引量:8
-
3宋卓娅.广东少数民族人口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4):70-77. 被引量:4
-
4雷弯山.畲族传统文化特色与存在原因分析[J].丽水学院学报,1996,21(4):20-22. 被引量:4
-
5陈耿之.畲族的发源地与畲族的文化影响[J].学术研究,2004(10):112-119. 被引量:2
-
6李兴金.畲族起源与风俗[J].寻根,2004(5):58-64. 被引量:4
-
7王云.走出广东人的饮食误区[J].烹调知识,2002(12):15-15. 被引量:1
-
8王丽英.道教与岭南饮食文化[J].中国宗教,2005(12):34-36. 被引量:4
-
9蔡晓梅,仇思敏,甘巧林.泰国饮食在广州的发展现状与市场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6(5):190-194. 被引量:7
-
10蔡晓梅,熊伟,司徒尚纪.“食在广州”的文化内涵与成因分析[J].热带地理,2006,26(2):192-19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蔡晓梅,朱竑,司徒尚纪.广东饮食文化景观及其区域分异研究[J].热带地理,2011,31(3):321-327. 被引量:17
-
2李坚诚,陈非.“潮州佳肴甲天下”的地理学解释[J].热带地理,2013,33(2):200-205. 被引量:6
-
3刘慧,郑衡泌,胡晓蓉.基于人文地理学视角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6,28(3):44-51. 被引量:3
-
4宁德煌,胡梦雪.我国少数民族饮食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6):22-27. 被引量:3
-
5朱鹤,刘家明,桑子文,魏文栋,魏宗财.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以格萨尔(果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7,72(6):1118-1132. 被引量:13
-
6林明琛,李冬琳,邓双文,陈红锋.广东连南瑶族野生凉茶植物资源调查[J].中药材,2020,43(6):1319-1324. 被引量:2
-
7陈水华.浅议传统广府烹调工艺在现代社会饮食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1(14):83-85.
-
8黄文胜.中国重点旅游城市旅游美食复苏指数矩阵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1,16(3):62-68.
-
9卞晓波,徐春春,周建霞,纪龙,陈中督,虞涛,陈晓阳,方福平.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中国稻米,2021,27(6):95-99. 被引量:2
-
10杨雨菲.稻文化和浙江稻作文化漫谈[J].中国稻米,2022,28(4):112-114.
-
1曹乃瑜.中国流行色协会访法纪行[J].流行色副刊,1989(4):1-5.
-
2高婷婷,封朝晖(摄影).独家特报:顶级美食家蔡澜 三月武汉纪行[J].大武汉,2013(7):63-71.
-
3高立士.傣族悠久的稻文化[J].昆明学院学报,1999,29(1):72-76. 被引量:6
-
4淑儿.“易洁康”:让我新家新上加新[J].清洗世界,2003(8):60-60.
-
5王者嵩.“开荒”厨师浮出水面[J].中国烹饪,2006(9):38-39.
-
6赵晨宇.罗伯特·卡沃利 越老越时髦[J].时尚北京,2013(12):30-33.
-
7林飞兰.畲族——金色凤凰的传人[J].科技信息(山东),2011(13):72-73.
-
8马哲峰.古六大茶山纪行(上)[J].普洱,2015,0(12):84-89.
-
9杨红枫.云南茶乡纪行[J].茶博览,2013(5):54-57.
-
10Littlewing.有什么比开荒更难——谈《魔兽世界》开荒团的建设和管理[J].大众软件,2006(19):164-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