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静之间:和谐论美学批判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和谐论美学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迄今仍拥有很大的影响 ,得到许多赞同与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形成一种思想障碍。事实上 ,和谐论美学是建立于“对称论”文化上的静态的审美观。这种观念不仅早已被现代物理科学从宇宙论方面给予解构 ,而且也已被现代生命科学所颠覆。现代美学应该以体现生命运动的“张力论”来取而代之 ,让美学重新回归充满活力的现实存在中来。
作者
徐岱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70,共11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和谐论美学
对称
审美张力
生命冲突
美学批判
分类号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1
李政道.
艺术和科学[J]
.文艺研究,1998(2):81-90.
被引量:77
2
李辉.
兄弟凡高在此相会[J]
.万象,2000,2(2):9-2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6
1
吴健,WANG Pingxian(译).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新科技支撑下的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J]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1):88-92.
被引量:2
2
苏峰,陈茹荪.
从文学宝库获取创新的动能——浅谈文学审美对科学创新思维的促进作用[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8-41.
3
薛冰.
加强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几点思考[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3):13-14.
被引量:4
4
刘玉清,陈昌生.
高校艺术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浅探[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178-180.
5
王玉敏.
将想象力转变为绘画图像[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617-620.
6
傅金祥.
文学的全息思维视域——对文学存在意义的一种解证[J]
.滨州师专学报,2004,20(3):38-43.
7
舒晓昀,姜芃.
历史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J]
.史学理论研究,2001(3):113-119.
被引量:5
8
孙国瑾.
可贵的探索精神,杰出的美学论著——读《拉奥孔》[J]
.山东外语教学,2004,25(6):77-80.
被引量:5
9
王文科.
寻找科学道德的真、善、美境界[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1-6.
被引量:1
10
傅金祥.
文学的思维品格及其功能——对文学存在意义的一种解证[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3):73-7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7
1
约翰.马丁,欧建平.
动作本质与动作感觉[J]
.文艺研究,1986(1):141-143.
被引量:1
2
陈志良.
非系统理论(下)[J]
.人文杂志,1986(6):48-55.
被引量:10
3
金丹元.
论魏晋时“虚静”的自觉及其在艺术思维中的位置[J]
.文艺理论研究,2002(6):45-51.
被引量:1
4
郑文东.
洛特曼学术思想的自然科学渊源[J]
.俄罗斯文艺,2007(2):52-56.
被引量:3
5
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2,30,23.
6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7
[6]佛雏.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
[7]郭沫若.沫若文集(第十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9
[8]麦卡里斯特.美与科学革命[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10
[12]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三联书店,1988.
引证文献
3
1
宋宏福.
论创造活动的极致境界——谈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的审美共性[J]
.学术论坛,2002,25(6):93-97.
被引量:1
2
赵毅衡.
艺术与动势[J]
.文艺争鸣,2020(9):68-75.
被引量:10
3
叶世祥.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4(6):10-14.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刘坛茹,刘京晶.
歌唱与说书:抗战木刻版画的听觉想象[J]
.艺术学界,2022(1):115-133.
被引量:1
2
叶世祥.
再论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5.
被引量:5
3
王玉敏.
将想象力转变为绘画图像[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5):617-620.
4
单小曦.
王国维早期审美主义思想——中国现代审美主义理论的肇始[J]
.社会科学家,2005,20(6):10-12.
被引量:4
5
叶世祥.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的三个层面[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13-18.
6
叶世祥.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的四个层面[J]
.文艺理论研究,2011(4):101-108.
被引量:3
7
巫明川,刘坛茹.
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研究的新拓展——评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20-24.
8
于广华.
意象符号论:当代艺术中国范式的一个符号学阐释[J]
.符号与传媒,2021(1):140-153.
被引量:5
9
马姣姣,陈英娴,章富淼,饶广祥.
2020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研究[J]
.符号与传媒,2021(1):225-242.
10
戢海峰,侯兴宇.
家庭的荒诞与羁绊——论《河的第三条岸》中的“悖论”与“张力”[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11):42-46.
1
周纪文.
构筑和谐美学的理论体系大厦——周来祥先生美学思想述评[J]
.阴山学刊,2003,16(2):5-12.
被引量:1
2
马龙潜,高迎刚.
论周来祥“和谐”的审美和社会理想——关于“和谐论美学”的对话[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1):116-125.
3
刘一行.
文化的立场效应[J]
.粤海风,2013,0(3):2-2.
被引量:1
4
于光远.
外間世界、高級神經活动与心理現象[J]
.哲学研究,1956(5):1-17.
被引量:3
5
吴平芳.
孔子执着现实的理想主义之悲剧[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39-39.
6
吴家荣,刘中元.
《淮南子》中的“道”的生命美学意蕴[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5(2):77-80.
被引量:1
7
刘剑,刘佩珍,黄斌.
论生命伦理的实践智慧[J]
.新疆社会科学,2013(6):17-22.
被引量:2
8
江业国.
审美张力谫说[J]
.广西社会科学,1999(5):119-122.
被引量:1
9
焦树安.
老子思想的当代意义[J]
.寻根,1996,0(2):8-10.
10
王海明.
仁人概念辨难[J]
.伦理学研究,2010(4):11-15.
被引量:1
学术月刊
200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