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新儒家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1,共2页
Academic Monthly
二级参考文献30
-
1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M].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第39页.
-
2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92页.
-
3牟宗三.《圆善论》[M].,.第339页.
-
4牟宗三.《生命的学问》[M].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版.第112页.
-
5康德 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4页.
-
6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M].台湾学生书局,1974年版.第16页.
-
7.《梁漱溟全集》第1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12页.
-
8.《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第79页.
-
9徐复观.《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M].台北:八十年代出版社,1979年版.第218-219页.
-
10牟宗三.《生命的学问》[M].台湾三民书局,1970年..
共引文献39
-
1李丙权,柳博赟.“天人之际”与“圣俗之间”——再思儒耶对话[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9(2):1-26.
-
2黄雄.经济学方法论的先验与经验之辩——从米塞斯的先验论说起[J].社会科学战线,2009(3):59-67. 被引量:1
-
3张世保.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之间的互动──以现代性为中心的考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4):87-92. 被引量:1
-
4余卫国.自然、人文和科学的统一——论中国文化模式的内在结构和精神特质[J].学术探索,2004(9):10-14.
-
5余卫国.自然、人文和科学的统一——论中国文化模式的内在结构和精神特质[J].天府新论,2004(6):94-98. 被引量:2
-
6蒋国保.再论现代新儒家的理想、困境与迷失[J].齐鲁学刊,2005(2):16-23. 被引量:1
-
7李翔海.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江海学刊,2006(1):39-45.
-
8李爽,孙自愿,李新春.人力资源管理生态问题成因探索[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121-123. 被引量:1
-
9李爽,宋学锋,曹庆仁.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纵横,2008(1):118-120. 被引量:9
-
10余卫国.论中国哲学的思想主题和精神特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83-88. 被引量:4
-
1陈波.浅析古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辨精神[J].科教文汇,2008(34):281-281.
-
2任晶晶.一部青年人的青年之作——尼采的《悲剧的诞生》[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8):61-62.
-
3潘羽佳.孔子的理性——《论语》阅读的点滴感受[J].作文通讯(高中版),2011(3):51-52.
-
4徐定宝.浙东学派的思辨精神和当代价值[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5(8):42-45.
-
5邵大箴.读黄喜荣的墨色圣贤图[J].中国书画,2010(3):106-107.
-
6刘社军.古希腊哲学的精神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4):10-12. 被引量:1
-
7董文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比较[J].学理论,2012(1):45-47.
-
8邓安庆.国外谢林自然哲学研究述介[J].哲学动态,1992(3):41-44. 被引量:2
-
9张和合,张伯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斐多篇》主要内容的存疑与释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07-110.
-
10周青民.柏拉图文论的理性思辨及其时代成因[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37(5):114-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