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一词在英文中如何表述
被引量:9
How to Translate the Chinese Word “Minzu” into English
出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78,共1页
Journal of World Peoples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67
-
1杨须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的演进脉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43-57. 被引量:1
-
2王军,刘毅.论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话语特征、分析模型与创新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21(2):27-44. 被引量:8
-
3石硕.从中国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概念百年发展史的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2. 被引量:45
-
4何叔涛.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民族研究,2009(2):11-20. 被引量:26
-
5左凤荣.苏联解体的“民族推手”[J].南风窗,2009(19):52-55. 被引量:1
-
6朱伦.关于民族自治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思考——为促进现代国家和公民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政治理性化而作[J].民族研究,2009(6):4-23. 被引量:14
-
7林耀华.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的问题[J].历史研究,1963(2):171-190. 被引量:49
-
8王兰永.“民族识别”的两个问题刍议[J].江苏社会科学,2007(S1):56-58. 被引量:4
-
9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9(6):6-13. 被引量:70
-
10孙九霞.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2):24-31. 被引量:121
引证文献9
-
1刘泓.新中国世界民族研究评析:历史与现实[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5):20-29.
-
2熊启煦.“民族”术语来源考证及对应英语译文[J].大家,2012(6):77-78.
-
3朱伦.西方的“族体”概念系统——从“族群”概念在中国的应用错位说起[J].中国社会科学,2005(4):83-100. 被引量:58
-
4任军.“Ethnic group”的翻译、理解与运用现状[J].世界民族,2009(5):92-96. 被引量:1
-
5刘东亮.论民族问题的文化化和法治化——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反思、改革与完善[J].广西民族研究,2011(2):1-16. 被引量:6
-
6曹兴.中国周边安全中的跨界民族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4):12-16. 被引量:8
-
7王东昕,邹华.论民族识别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39-54. 被引量:1
-
8裴圣愚.中国minzu(民族)话语的生成、实践与建构[J].世界民族,2024(1):11-14.
-
9曹兴.论跨界民族问题与跨境民族问题的区别[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2):39-42. 被引量:52
二级引证文献124
-
1杨须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的演进脉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43-57. 被引量:1
-
2吴明策,秦永红,戴永红.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参与海外利益保护[J].民族学刊,2023,14(4):68-78.
-
3王俭平,戴永红,王彦宏.印度周边地带的跨界民族问题[J].民族学刊,2020,11(1):60-65.
-
4刘泓.新中国世界民族研究评析:历史与现实[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5):20-29.
-
5乌力更.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研究中一些含混概念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4):1-4. 被引量:3
-
6卢阳凌冰.浅析当前我国民族政策的导向之争[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25-28. 被引量:1
-
7丁延松.“跨界民族”概念辨析[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9-23. 被引量:10
-
8刘华.谁是少数民族作家?——对作家“民族身份”的文学人类学考察[J].民族文学研究,2006,24(3):92-96. 被引量:9
-
9包胜利.主体民族主义与国族“创建”之间的悖论——论哈萨克斯坦族际政治的困境[J].世界民族,2006(4):1-12. 被引量:12
-
10何跃.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界民族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86-91. 被引量: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