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我国城市失业和乡村人口流动的主要出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启发
被引量:2
出处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79,共5页
Reformation & Strategy
参考文献3
1 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2 迈克尔·P·托达罗:"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迁移模式和城市失业问题",张培刚、张建华编《发展经济学名著选读》,华中理中大学经济学院,2000年3月.
3 许峰.托达罗基本模型的启示、发展和运用[J] .财经研究,1999,25(6):27-3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7
1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7-9. 被引量:1
2 黄爱东.我国农民转移就业的空间区位选择[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4):84-87.
3 许峰.中国技术创新滞后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 .上海经济研究,1999,11(9):34-37. 被引量:6
4 陈颐,刘澈元.台湾区域比较优势与人口迁移的交互与嬗变研究[J] .台湾研究,2016(4):78-87. 被引量:2
5 张小东,俞子泓.“五大发展理念”下甘肃新型城镇化“双建”研究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8):161-162.
6 张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扶贫路径探寻[J] .农村金融研究,2019,0(3):71-76. 被引量:1
7 李敏,汪小勤,吕玲丽.论中国现阶段就业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由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引发的思考[J] .经济问题,2004(1):33-3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6
1 谌新民.沿海地区再就业的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考——以广东省为例[J] .社会学研究,1998(4):40-48. 被引量:8
2 严善平.中国九十年代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及其机制[J] .社会学研究,1998(2):69-76. 被引量:42
3 李若建.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的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4(4):34-38. 被引量:10
4 $$$$Research Team on Chinese Big Cities Absorbing Rural Labou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ural labor floating o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transfe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market.The paper exposes the caus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eatures of.经济转轨、劳动力市场发育与民工流动——中国大城市吸收农村劳动力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1996(5):3-15. 被引量:5
5 谌新民.中国劳动力流迁的动因与成本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1999(2):15-20. 被引量:36
6 李玲.广东人口迁移机制、特征与走向[J] .热带地理,1995,15(1):40-48. 被引量:5
7 袁学国.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1061-21063. 被引量:7
8 扈海鹂.苏南外来劳动力状况及性别比较的分析[J] .江海学刊,1998(3):34-40. 被引量:1
9 庞丽华.多层次分析方法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应用——省际劳动力迁移的多层次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1(2):11-17. 被引量:34
10 胡英.2000年中国农村流动人口新特征[J] .中国国情国力,2001(9):18-20.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9
1 颜志文,何崇宏.当代东南地区老工业基地失业问题之现状及成因分析——以福建省三明市为研究对象[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66-69.
2 段晶晶,李同升.陕西省城市流动人口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2):327-331. 被引量:5
3 胡春春.近十年来广东省流动人口的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274-276.
4 何岩,陈弈毅.流动人口转移就业风险分析——以东莞市为例[J] .北方经济,2012(2):8-9.
5 谌晓舟,何岩.流动人口素质对就业结构影响——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J] .西北人口,2012,33(6):23-27. 被引量:4
6 常化倩,陈朝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外来人口去向特征分析——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4):128-132. 被引量:2
7 王鹤云,李敏玲,胡仁湘,李冬娥,胡良英.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5):838-842. 被引量:1
8 洪浩霖,谢智豪,李鹏.基于DMSP夜间灯光数据的广东省区域人口流动格局研究[J] .特区经济,2015(7):38-41. 被引量:1
9 徐亮,贾宁,贾一,郎香香.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 .物流研究,2023(3):54-63. 被引量:6
1 杜梅萍.托达罗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模型[J] .前线,1998(2):57-57.
2 陈迪平.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误区及主要影响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05(1):123-126. 被引量:1
3 李敏,汪小勤,吕玲丽.论中国现阶段就业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由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引发的思考[J] .经济问题,2004(1):33-35. 被引量:5
4 王晓云.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61-2462.
5 刘渝琳,金 镝.借鉴托达罗人口流动理论优化西部社会生态环境[J] .探索,2001(4):142-143. 被引量:1
6 张胜蓝.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问题的探讨——托达罗模型的修正[J]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A01):3-4. 被引量:1
7 陈开国.建立创业基金支持小企业发展[J] .开放导报,1998(7):27-28.
8 李 军.城市失业、下岗职工反贫治理[J] .经济界,2002(4):22-25.
9 封振华,周有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溧阳“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5,33(4):46-50. 被引量:6
10 姚晓莉.两种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及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11(23):134-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