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1年第7期47-49,共3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87
-
1温琳.利益相关者微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8):80-82. 被引量:4
-
2张福生.试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1):23-26.
-
3季秀平.也论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完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59-63. 被引量:3
-
4兰虹.股票期权制与我国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的重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30-32.
-
5林汉达.国有企业改革:俄罗斯与中国的比较[J].社会主义研究,1999(3):59-62. 被引量:2
-
6陈捷茂.国企改制与企业治理结构创新[J].江苏商论,2002(9):46-47.
-
7汪世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完善[J].政法学刊,2002,19(5):79-82.
-
8黄群慧.论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J].河北学刊,2001,21(1):61-64. 被引量:3
-
9李中建,柳新元.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11):64-67. 被引量:9
-
10马海涯.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55-61.
同被引文献12
-
1孙光焰.我国应如何引入独立董事制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5). 被引量:12
-
2鄢琳.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的现状及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8):70-72. 被引量:3
-
3殷少平.《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N].《中国证券报》,2001年4月25日.
-
4李东明,邓世强.董事会结构调查[J].资本市场,1999(12):34-39. 被引量:17
-
5谢荣兴.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0(14):58-60. 被引量:8
-
6赵守国,王燚.上市公司治理途径的选择[J].管理世界,2000,16(1):199-200. 被引量:13
-
7李占猛,杨宏伟.美国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J].国外财经,2000(4):15-21. 被引量:57
-
8游向前,陈文梅.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2001(7):133-134. 被引量:3
-
9黄卫平.浅析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制度[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1(8):44-46. 被引量:1
-
10朱羿锟,陈一勤.我国股份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探索[J].财贸经济,2001,22(7):75-79.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4
-
1邵军.透视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S2):92-93. 被引量:1
-
2丛明,赵霞,朱小燕.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几点思考[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5):30-32.
-
3张学武.论中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2):138-141. 被引量:1
-
4彭俊.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构建[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3):70-72.
-
1葛培华.独立董事人才的培育和激励机制探索[J].经济师,2003(1):124-125. 被引量:5
-
2杨海芬.公司董事会的作用发挥与制度创新——基于股权结构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2):17-20. 被引量:2
-
3张建英,杨永淼.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若干问题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4(2):34-38. 被引量:8
-
4赵心刚.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55-56.
-
5覃浩高,刘光辉.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J].企业经济,2004,23(6):191-192. 被引量:1
-
6孙良胜,潘华.我国在实施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50-54. 被引量:1
-
7公淑艳.论保险企业中董事会作用的充分发挥[J].保险研究,2006(12):54-57.
-
8唐松莲,刘桂良.独立董事薪酬与公司盈余信息质量——来自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系统工程,2010,28(5):42-47. 被引量:3
-
9申富平,韩巧艳,赵红梅.河北省上市公司执行独立董事制度调查报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28(3):73-83.
-
10孟然.论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的障碍和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6(7X):5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