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特征和实现形式探讨
被引量:10
出处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20,共5页
Chinese Rural Economy
参考文献7
-
1尹成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2,18(4):1-6. 被引量:94
-
2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2(5):4-8. 被引量:169
-
3吴方卫.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1):34-37. 被引量:31
-
4赵慧峰,李彤.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2,23(2):60-63. 被引量:27
-
5胡鞍钢,吴群刚.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1,22(1):9-21. 被引量:212
-
6王凯,韩纪琴.农业产业链管理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2(5):9-12. 被引量:89
-
7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共引文献609
-
1潘璐.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一种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21(1):112-124. 被引量:55
-
2杜川,尚诚,李志琦.重庆市江津区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南方农业,2019(S01):97-98.
-
3朱亚文,陈翔,张梓昱.农技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探究[J].理论观察,2021(2):79-82. 被引量:3
-
4周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挑战与建议——以昆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为例[J].中国产经,2021(18):58-59.
-
5马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0):21-22. 被引量:8
-
6吴子稳,田黎,傅为忠,袁建明.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J].乡镇经济,2007,23(1):20-23. 被引量:16
-
7史仕新,刘鸿渊,况梅.基于区域经济系统内城乡居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攀枝花市(1978-2003)统计数据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7(24):63-65.
-
8冷志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4(1):70-71. 被引量:22
-
9刘滨,池泽新,康小兰.农户交易中介化——概念模型与立论依据[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29-31.
-
10王长清,韩志涛,徐陌已.嘉兴农业如何面对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J].嘉兴学院学报,2003,15(z1):10-13.
同被引文献48
-
1丁华.优化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对策[J].商业研究,2002(22):128-130. 被引量:6
-
2罗伊.普罗斯特曼,李平,蒂姆.汉斯达德.中国农业的规模经营:政策适当吗?[J].中国农村观察,1996(6):17-29. 被引量:135
-
3陈军,隋欣.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4):116-117. 被引量:1
-
4章杏杏.农业产业化综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1):71-73. 被引量:2
-
5韩俊.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J].财经界,2004(7):43-43. 被引量:2
-
6牟子平,吴文良,雷红梅.寿光蔬菜产业化历程及其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152-154. 被引量:9
-
7马国平,梁宏.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浅析[J].科技和产业,2005,5(1):16-20. 被引量:2
-
8黄彬.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有效模式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4):92-96. 被引量:4
-
9向国成,韩绍凤.农户兼业化: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8):4-9. 被引量:153
-
10龚鹏.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组织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05(9):9-1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0
-
1景纬.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险福利与保险结构[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4):20-24.
-
2王宇露.价值链、集群网络结构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J].软科学,2006,20(5):89-92. 被引量:1
-
3袁军宝.农业经营形式的效率及演进研究[J].江汉论坛,2008(7):70-72. 被引量:6
-
4袁军宝,陶迎春.论农业产业化:基于分工与合作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7):90-92. 被引量:7
-
5吴海燕,余艳锋,邓仁根,周开洪,徐芝亮.芦笋产业化组织模式及其评价分析[J].特区经济,2013(5):128-131.
-
6敖嘉焯,陈浩.专业市场带动型组织模式及其治理机制[J].南方农村,2013,29(9):42-46. 被引量:1
-
7屈锡华,刘洋,王红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背景下茶农职业化发展研究——以广西三江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0):383-386.
-
8董雪,曹金莹,黄英,李沛航.供应链金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0(8):55-56. 被引量:2
-
9路宝玲,王俊凤,张平,潘大海,徐密林,杨德光.黑龙江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优化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8):101-104. 被引量:2
-
10李淑云.菏泽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25(7S):267-267.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黄爱东,许经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理性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29-32.
-
2王良永,吴义周.公有民营集中经营应成为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53-60.
-
3翟彬,杨向飞.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农村扶贫资金投向分析——以2002—2006年农村扶贫资金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0(8):93-97. 被引量:9
-
4陈训波.不同土地规模和组织形式下的农业要素投入方式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01-6002. 被引量:1
-
5李厚廷.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经营形式多元化格局中的农户经营主体地位[J].现代经济探讨,2014(7):39-43. 被引量:5
-
6王留鑫,洪名勇.农业分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8,0(23):106-109. 被引量:2
-
7王留鑫,何炼成.专业化分工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个分析框架[J].宁夏社会科学,2016(4):89-95. 被引量:2
-
8洪怡恬.多方合作的农业产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17(6):86-88. 被引量:7
-
9王留鑫,何炼成.农业专业化分工:研究进展与述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3):293-300. 被引量:11
-
10秦国伟,卫夏青,田明华.农村土地流转后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分析——基于安徽省33个县市的调查[J].现代经济探讨,2017(12):109-118. 被引量:13
-
1汪金华,张长华,张长涛.市场经济体制下水资源管理形式探讨[J].治淮,1999(9):17-18. 被引量:2
-
2刘福军,张东向.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形式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1998(11):63-64.
-
3刘伟.重汽集团资本运营实现形式探讨[J].重型汽车,1998(2):38-39.
-
4毕动菊.医药经营与管理中的药品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养生,2015,15(20):297-297.
-
5赖景生,王京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97,18(8):50-52. 被引量:8
-
6周光畴.国有林场的经济体制和组织经营形式探讨[J].林业工作研究,1997(5):22-26. 被引量:2
-
7郭韧.农机使用经营形式探讨[J].广东农机,1994(1):1-4.
-
8刘俊.高新技术改造制造业的实现形式探讨[J].当代经济,2008,25(23):16-17.
-
9樊永秋.施工企业工资分配形式探讨[J].施工企业管理,2001(5):25-26. 被引量:2
-
10程立顺.农村经济新的矛盾运动形式探讨[J].学术界,1991(2):84-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