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42-43,共2页
同被引文献8
-
1陈毓川,常印佛,郑绵平.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实现可持续供应的对策[J].矿床地质,2002,21(S1):1-3. 被引量:19
-
2韦龙明,孙肇均,周学禹.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及建议[J].矿床地质,2002,21(S1):71-74. 被引量:7
-
3中国统计年鉴编辑部.中国统计年鉴[J],1998,.
-
4寿嘉华.矿业:走绿色发展之路[N].科技日报,2000,11,21.
-
5郏宣卿.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要坚持六项原则[J]农业信息探索,1999(02).
-
6朱训.新世纪中国矿业面临的任务与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矿业,2001,10(1):3-10. 被引量:21
-
7罗孝桓.贵州矿产勘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贵州地质,2002,19(3):201-207. 被引量:2
-
8张涤.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贵州地质,2003,20(3):150-15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4
-
1谭和平,陈金娥.论土地承包合同的基本原则[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12-115.
-
2金中国.贵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贵州科学,2007,25(B05):98-102. 被引量:7
-
3袁景国,朱德彬,王林.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9):28-29. 被引量:5
-
4张涤.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贵州地质,2003,20(3):150-153.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陈蓉,杨瑞东.贵州省矿产资源形势及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3):10-15. 被引量:4
-
2金中国.贵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贵州科学,2007,25(B05):98-102. 被引量:7
-
3刘建忠,韩德军,顾再柯,张科利.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问题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6):53-57. 被引量:8
-
4刘方,王兰,李金娟,王俭.贵州省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分析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4):1-5. 被引量:4
-
5卢延庆.少数民族生态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实价值——以贵州省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5):134-136. 被引量:2
-
6黄万宽,弓帅.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0):57-59. 被引量:4
-
7管永胜,李宏志.试论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调控[J].贵州地质,2009,26(3):221-223. 被引量:3
-
8邓丽军.贵州喀斯特地区矿业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0(4):43-45. 被引量:1
-
9王智勇,黎菲.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研究[J].当代经济,2011,28(21):80-83. 被引量:2
-
10宋生琼,夏清波,冉启洋.贵州省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2(10):49-53. 被引量:4
-
1柯兴.把“兴厂兴农”作为“科技兴省(市)”的落脚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9,6(6):20-21.
-
2孔德涌.“科技兴省(市)”工作的关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9,10(9):6-7.
-
3亭芳.探索、实践、开拓“科技兴省(市)”之路——全国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讨会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9,6(4):10-11.
-
4谭恩热,沈谊.“科技兴省”与产业发展政策研究[J].江苏经济探讨,1990(6):1-5. 被引量:1
-
5贾志杰.关于实行科技兴省振兴甘肃经济的几个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1991,9(4):6-13.
-
6陈艳,林琳.第一生产力与科技兴省之路[J].现代情报,1995,15(1):8-9.
-
7丁学超,王家利.关于“科技兴省(市)”战略思想探析[J].科学与管理,1989,9(4):6-10.
-
8沈达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开创科技兴省新局面[J].科技与经济,1992,5(1):1-3.
-
9李弘烈.“科技兴省”的经济学思考[J].龙江社会科学,1991(2):12-16.
-
10丁学超,王家利,袁忠良,曾令安,刘盛业.科技兴省(市)战略思想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0,11(4):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