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辩证逻辑与中国整体现代化建设
被引量:3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64,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6
-
1卢卡奇 杜章智.《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479、504页.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3页.
-
5《马克思恩格选斯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574页.
-
6《马克思思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卷1,第300页.
共引文献236
-
1邓海英.论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中的和谐观[J].文教资料,2006(1):26-27.
-
2隽鸿飞.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
3袁曙宏,董文媛.孙中山、华盛顿宪政实践过程和结果之比较[J].法学,2004(9):24-34. 被引量:2
-
4赵世义.宪法学的方法论基础[J].法学评论,2002,20(3):3-7. 被引量:9
-
5贠杰.略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兼评《走近马克思》[J].政治学研究,2002(4):93-96.
-
6陈仕平.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2):66-68. 被引量:1
-
7钱守云,刘宾.邓小平对开辟中国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的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2):78-81. 被引量:3
-
8陈荷夫.试论政治及政治学范畴与体系[J].政治学研究,2001(1):19-25. 被引量:6
-
9周茜蓉,程金生.确定性重建的方向:在现代性的问题域中[J].现代哲学,2001(4):54-58.
-
10李增刚.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5(3):16-2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1
-
1罗燕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49(4):7-9. 被引量:2
-
2刘永佶.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9(3):120-126. 被引量:5
-
3李安增.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形成之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11(5):25-34. 被引量:14
-
4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兼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J].理论学刊,2003(1):45-49. 被引量:8
-
5俞思念,李彦辉.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4):71-75. 被引量:6
-
6李强,张国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2):170-172. 被引量:3
-
7平飞.现代化与全球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7(6):5-8. 被引量:5
-
8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7.
-
9[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21页.
-
10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