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思索
被引量:1
Transference Channels of Rural Surplus Labor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1,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二级参考文献5
-
1侯晓虹,刘永义,刘云,王建林.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行为特征[J].经济研究,1988,23(2):66-70. 被引量:3
-
2袁方.中国农村非农部门的就业和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4):28-35. 被引量:2
-
3康云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云南社会科学,1989(3):19-24. 被引量:2
-
4穆光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1989(4):41-46. 被引量:3
-
5陈冰.农业剩余劳动力逆向转移的初步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1989(7):3-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74
-
1廖薇,赵勇.农户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村级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2):75-78.
-
2廖薇.土地权力、农业收入与农户投资激励——以四川省什邡市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2007(4):10-13.
-
3汤美芳.浙江省私营企业的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6):28-33.
-
4余礼信.对农民务农或务工行为选择的实证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4):83-85. 被引量:2
-
5高小贤.当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女性化趋势[J].社会学研究,1994(2):83-90. 被引量:114
-
6李雪,穆利军.社会学视角下农民职业分化的功能分析——以安徽省六安市花园村为例[J].传承,2008,0(10):122-123.
-
7高慧.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J].西北人口,2001,22(4):4-7. 被引量:5
-
8张继焦.差序格局:从“乡村版”到“城市版”——以迁移者的城市就业为例[J].民族研究,2004(6):50-59. 被引量:67
-
9刘林平,万向东,王翊.二元性、半合法性、松散性和农民工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63-68. 被引量:25
-
10罗小芳.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前景与出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4):90-92.
-
1申鹏,申茂平,杨峻峰.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迁移行为的代际差异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24(2):32-36. 被引量:1
-
2卢继宏,廖桂蓉.农村劳动力迁移行为的人力资本效应探析[J].农村经济,2006(9):114-115. 被引量:1
-
3朱明芬.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2):67-76. 被引量:74
-
4洪小良.城市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7(6):42-50. 被引量:116
-
5农业部推动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政策措施[J].江苏农村经济,2016,0(11):11-11.
-
6我国将建300个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J].江苏农村经济,2016,0(11):11-12.
-
7陈晓红,胡琴芳.苏州农户迁移行为的相关调查及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29(1):54-59. 被引量:6
-
8《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六大举措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江苏农村经济,2016,0(11):11-11.
-
9熊智伟,王征兵.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收入临界值分析——基于江西、广东两省32县市的调查研究[J].中州学刊,2011(2):52-55. 被引量:1
-
10都阳,朴之水.迁移与减贫——来自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2003(4):56-62. 被引量: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