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大研究》
2001年第7期7-12,共6页
People's Congress Studying
同被引文献27
-
1陈奇星,曾峻.“三个代表”与改进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J].政治学研究,2001(2):5-11. 被引量:5
-
2张晓燕.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9):14-16. 被引量:26
-
3吴鹏.从国有企业改革的三种趋势看党的传统执政方式基础的变化[J].探求,2002(5):7-10. 被引量:3
-
4王一民.推进21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兼论改进党的执政方式[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5):4-8. 被引量:13
-
5杨范清.对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考[J].理论视野,2002(6):8-10. 被引量:8
-
6张晓燕.论依法治国与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变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3(4):73-80. 被引量:8
-
7黄力平.论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法制化趋向[J].兰州学刊,1999(6):11-13. 被引量:2
-
8臧乃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执政方式的调适[J].唯实,2002(4):54-57. 被引量:4
-
9石仑山.论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甘肃理论学刊,2002(3):9-12. 被引量:2
-
10马勇进.对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4(6):8-1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4
-
1王勇.经济市场化与执政党的转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5-50. 被引量:1
-
2石仑山.论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甘肃理论学刊,2002(3):9-12. 被引量:2
-
3彭正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类型、演进及改革取向[J].社会主义研究,2005(1):57-61. 被引量:5
-
4吴家庆,郑华峰.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党的执政方式研究述评[J].政治学研究,2005(3):121-126. 被引量:1
-
5陈家刚.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的变迁——一种体制视角的分析框架[J].理论探讨,2006(2):152-156. 被引量:3
-
6曹东.近年来中共执政方式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28(2):136-140. 被引量:3
-
7正原,吴伟芳.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J].北京党史,2004(5):18-22.
-
8蔡耀杰.中国特色:价值、组织与道路——对我党执政方式选择逻辑的一种解读[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3):11-14.
-
9谭鹏.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问题研究综述[J].大连干部学刊,2012,28(10):30-34.
-
10谭鹏.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问题研究综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6):64-69.
-
1张立群.“十三五”期间中国需什么样的发展[J].新丝路(下旬),2015(12):16-19.
-
2黄鉴三.中国电子政府建设的战略对策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1):40-41. 被引量:1
-
3韩茂淑.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和变化规律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6,12(2):45-46.
-
4王党.从中美不同的经济体制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J].网络财富,2010(5):67-67.
-
5李广福.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1(11X):178-179. 被引量:2
-
6张熙.论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接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5):48-52.
-
7吴宏放.论改革开放的革命性意义[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S1):17-19.
-
8殷为.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是姓“社”,否则便是姓“资”吗?[J].党政论坛,1993(7):45-45.
-
9卷首语[J].人大研究,1993(11):3-3.
-
10周北华.《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一书评介[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86(2):9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