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家庭为根”的共同价值观分析
被引量:19
On the Common Value of 'Taking Family As the Root' In Singapore
出处
《东南亚纵横》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21,共7页
Crossroads:Southeast Asian Studies
参考文献17
-
1[5]《道德价值:一个朝气蓬勃国家的根基--吴作栋总理在1994年国庆群众大会上的演讲》,新加坡《联合早报》,1994年8月22日.
-
2《李光耀40年政论选》,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年,第227页.
-
3《陆稼书判牍》,转引自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第16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4[21]《吴作栋副总理接受〈明报〉访问》,新加坡《联合早报》,1990年9月28日.
-
5《总理路过伦敦享受含饴弄孙之乐》,新加坡《联合早报》电子版,2000年9月12日.
-
6《孟子·离娄上》.
-
7《国人应加强家庭关系灌输子女传统价值观》,新加坡《联合早报》,1996年2月18日.
-
8[16,18,19]扎卡里亚:《文化决定命运--李光耀访谈录》,见《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三联书店1997年第1版,第198页、第198页、第198页、第198页、第196页.
-
9《新加坡的改变--李总理向国大与南洋理工学生发表演讲全文》,新加坡《联合早报》,1988年8月30日.
-
10《家庭价值观首份草件邀公众提意见与建议》,新加坡《联合早报》,1994年2月16日.
共引文献9
-
1吕元礼.家庭本位的阐释及其与个人本位的会通[J].中州学刊,2004(5):175-178. 被引量:8
-
2陈永胜.世界华商大会初探[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1):67-72. 被引量:1
-
3吕元礼.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模式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5(1):7-12. 被引量:9
-
4柴荣.论政府的服务属性[J].中州学刊,2012(4):13-17. 被引量:1
-
5吴建伟.政治隐喻对现实的除蔽与设障[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6):99-106. 被引量:3
-
6宋培军,张秋霞.居者有其屋:二战后新加坡组屋政策探析[J].世界历史,2016(2):137-149. 被引量:4
-
7熊义民.略论先秦畿服制与华夷秩序的形成[J].东南亚纵横,2002(3):120-123. 被引量:2
-
8吕元礼.新加坡人的家庭理念[J].社会,2002,22(11):35-37. 被引量:1
-
9周素勤,杨值珍.浅析新加坡的老人问题及政府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2(11):44-4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63
-
1朴炳铉,高春兰.儒家文化与东亚社会福利模式[J].长白学刊,2007(2):141-143. 被引量:23
-
2黄松赞.简论“新加坡特色”[J].东南亚研究,1992(Z1):26-30. 被引量:14
-
3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0(3):7-16. 被引量:888
-
4蒋永康.家庭的保障功能——联邦德国社会考察之四[J].社会,1989,9(11):38-40. 被引量:1
-
5葛兰娜.斯皮茨,罗素.沃德,边燕杰.谈谈美国的家庭养老——兼与中国社会学同仁商榷[J].社会学研究,1989(4):110-118. 被引量:13
-
6张敏杰.中外家庭养老方式比较和中国养老方式的完善[J].社会学研究,1994(4):85-92. 被引量:28
-
7雷家宏.中国古代家庭观念述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4,14(3):54-57. 被引量:6
-
8车宁慈.美国总统选举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J].国际人才交流,1992(12):25-25. 被引量:1
-
9李辉.论建立现代养老体系与弘扬传统养老文化[J].人口学刊,2001,23(1):45-51. 被引量:46
-
10郑汉华.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及其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6-9.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19
-
1程国锐,王瑞利.论中职生价值观教育[J].中国教师,2009(S1):251-251. 被引量:1
-
2陈淑丽.加强和改进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9):24-26. 被引量:1
-
3刘云香.儒家文化圈背景下的家庭价值观与社会保障制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55-58. 被引量:13
-
4赵福浩,崔志胜.新加坡公民价值观建设及其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2):223-226. 被引量:1
-
5杨俐玲.新加坡“家庭为根”的价值观分析及其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2):36-37. 被引量:1
-
6刘江虹,肖祥.从底线伦理到价值理想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体对策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4):24-27. 被引量:2
-
7苏玉超,黄红发.新加坡培育和践行其“共同价值观”的经验与启示[J].前沿,2014(19):19-25. 被引量:2
-
8王建云.敬老文化的东西方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4):22-25. 被引量:4
-
9任怡.理工科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分析与建议[J].亚太教育,2016,0(21):263-264.
-
10刘念.2013级与2015级大学生职业期望对比分析--以亳州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16,0(21):265-266.
二级引证文献42
-
1仲伟.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J].新闻传播,2021(24):111-112.
-
2程煜.新加坡专利申请与审查可鉴经验[J].湘江青年法学,2018,0(1):211-228.
-
3还丽萍.因事而化,助力成长——关于在校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引导与思考[J].才智,2019,0(29):29-29.
-
4王元珍,李晓丹.影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制约性因素及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87-90. 被引量:2
-
5徐沁,周红梅.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银发经济”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6):61-64. 被引量:7
-
6陈佳佳.唐律杀人罪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11):61-65.
-
7朱鹏.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法制与经济,2014,23(2):94-95.
-
8王峥.儒家思想在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J].理论导报,2014(10):25-27. 被引量:1
-
9王建云.敬老文化的东西方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4):22-25. 被引量:4
-
10郑翔云.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谈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青年与社会,2015,0(1):48-49.
-
1吕元礼.新加坡人的家庭理念[J].社会,2002,22(11):35-37. 被引量:1
-
2侯西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一块基石[J].福建理论学习,2011(5):44-47.
-
3王浩.“家庭本位”的法律[J].方圆,2012(5):70-71.
-
4田文军.儒家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J].学习与实践,1997(6):37-40.
-
5段伟伟,宋慧.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遗嘱制度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45-49.
-
6李宁,魏帅.试论我国民法典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J].法制与社会,2007(10):214-214.
-
7施巴.二百余名中外学者聚会京城出席第六届亚洲社会学大会在21世纪亚洲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思考青年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1995(6):8-8.
-
8张震.不应被误读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J].魅力中国,2013(7):330-331.
-
9侯猛.人类学语境中"镶嵌"的权利[J].法学研究,2009,31(4):190-191. 被引量:4
-
10吴育林,邓粮钢.神圣的失落与世俗化的庸俗——当前我国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探源[J].湖湘论坛,1996,9(6):14-1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