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384-387,共4页
Anhu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参考文献21
-
1卫生部.关于执行禁止进口和销售发生疯牛病国家牛肉食品公告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4):59-59.
-
2姚敬业,金庆.1996年发生在日本的大肠菌0_(157)食物中毒[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6(1):79-80. 被引量:10
-
3黄士雄.二恶英的污染及其危害[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5(3):241-243. 被引量:2
-
4张荔子,王晶珠.食品安全、科技先行[N].健康报,2002,07,06(3).
-
5郑华英,龙一兵.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9(1):32-34. 被引量:22
-
6李优良,卜朝文,陈旗,刘维,蒋素芳.三峡库区首次从动物体内分离到到O_(157)∶H_7大肠杆菌[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9,15(2):110-111. 被引量:5
-
7卫生部.关于2000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2):51-52.
-
8卫生部.关于2001年重大食物中毒情况通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3):62-62.
-
9邓茂先,陈祥贵.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27(2):65-68. 被引量:96
-
10郑刚.环境雌激素对机体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4):197-201.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39
-
1阮其田.论原料药生产企业的FDA检查与GMP[J].海峡药学,1996,8(2):1-3. 被引量:2
-
2李宗胜.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系统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状况[J].中国畜产与食品,1996,(5):227-229.
-
3中国食品GMP发展协会.食品GMP推广现状[M].北京:中国食品GMP发展研讨会,1998..
-
4张志强.国外食品卫生管理[M].北京:卫生部食品卫生高层研讨会,2001..
-
5包大跃.食品GMPT和HACCP必要性、可行性报告[M].北京:卫生部食品卫生高层研讨会,2001..
-
6国家商检局认证司.输美水产品HACCP教程[M].,1998..
-
7戴寅.二十一世纪中国食品卫生工作的问题和展望[M].北京:卫生部食品卫生高层研讨会,2001..
-
8徐有刚 P B Jensen.ISO9000实施指南[M].北京:计量出版社,1996..
-
9孙惠琴 真壁肇 等.质量保证与可靠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
10孙良康 梁宝俭(译).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286
-
1林少彬,廖岩,张淼,丁昌明,罗添,张明,丁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鉴定输配水材料中双酚A[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6(3):138-140. 被引量:8
-
2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118-122. 被引量:40
-
3白志明,田娟娟.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J].黑龙江粮食,2006(4):39-41. 被引量:1
-
4郭丽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管理控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z1):190-193.
-
5姜松法,陈学威,娄定水.腌渍蔬菜生产线HACCP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30-32. 被引量:5
-
6余小黄.HACCP在绿色食品枇杷汁饮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程,2009(1):61-63. 被引量:1
-
7崔鑫霞,牟春林,潘科,申东,郑文佳.浅谈当前贵州茶产业应用管理模式的重点[J].贵州茶叶,2010,38(3):35-37. 被引量:2
-
8彭志英,王亚南.养殖生态环境与生态水产品的发展[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4):72-76. 被引量:4
-
9侯万里,黄玮,王云霞,程景民,李倩.食品加工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6):367-369. 被引量:8
-
10林明穗,陈良壁.全球性环境污染物——二噁英的形成与危害[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2):109-1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5
-
1刘志国,罗成旺,张利,姜海,赵鸿雁,朴东日,田国忠,崔步云.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布鲁氏菌属及牛羊种布鲁氏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9):869-874. 被引量:28
-
2邓紫筠.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69-70. 被引量:7
-
3舒声.试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问题[J].消费导刊,2009,0(2):136-137. 被引量:12
-
4郭绶衡,刘富强,刘秀英,陈焱.2000~2002年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北五省食物源性疾病发病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5):867-871. 被引量:18
-
5孙洋,王云翔,柳增善.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培养法对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J].吉林畜牧兽医,1994,16(6):14-16. 被引量:10
-
6秦少青,梅鹏.可以引起中毒的食物搭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21(4):59-59. 被引量:1
-
7刘孝刚,张庆坤,蒋树昌,于金玲.奶牛李氏杆菌病的诊断[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4(3):39-39. 被引量:3
-
8张敏,童华荣,张丽平.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5):182-186. 被引量:28
-
9梁浩材.新公共卫生与后医学时代[J].医学与哲学,2005,26(10S):1-3. 被引量:6
-
10曹利强.中国食品安全的制度性缺陷浅析[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6(6):23-2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4
-
1祁燕凌.浅析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280-280. 被引量:5
-
2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13(5):14-17. 被引量:23
-
3郭新景,郜玉莲,何天有,李振龙,董新喜.辉县市某中心学校一起“不明原因食源性疾患”合并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调查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9(5):352-353. 被引量:4
-
4黎昊雁,章国祥.十二种食源性致病菌可见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J].检验检疫科学,2009,19(3):17-21. 被引量:5
-
5郭时印,孙振球,黄忆明,李明志.后医学时代食源性疾病的社会性分析及其控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99-201. 被引量:5
-
6陆春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2,25(8):634-634.
-
7王睿智.论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8):78-78. 被引量:13
-
8邵美丽,董鑫,赵燕丽,孔保华,刘思国.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J].食品科学,2013,34(16):169-172. 被引量:21
-
9李哲.食品生产中微生物危害的分析与控制[J].民营科技,2016(10):65-65. 被引量:5
-
10王欢,王亚男.河东区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164-16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24
-
1魏咏新,张西萌,李二鹏,马丹,汪琦,赵晓娟,李丹,魏海燕.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J].中国口岸科学技术,2023,5(S02):89-100.
-
2孙涛,周林,滕少娜,何玲,陈亭旭,任风鸣,潘英文,孔德英.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别人参和西洋参[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8):2986-2994. 被引量:3
-
3邹小南,谭红,李占彬,何锦林.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问题与对策[J].食品工程,2009(1):3-7. 被引量:17
-
4鲁鸣明.关于食源性危机与食品安全检测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71-71. 被引量:1
-
5张玉莲,毛新武,何洁仪,马林,蔡衍珊,刘维斯,黎庆强,邓小冰.广州市一起学生食源性疾病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5,5(3):348-349. 被引量:3
-
6张星联,唐晓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科技,2005,30(5):1-5. 被引量:58
-
7杜巍.定量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6,27(4):260-263. 被引量:10
-
8王燕燕,李喜宏,胡云峰.天津主要市售谷物的真菌污染状况调查[J].食品科技,2006,31(9):29-31. 被引量:4
-
9成莉莉,何洁仪,毛新武,谭铭雄,李迎月,彭志丽,景钦隆,林晓华,郭军旗.广州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电话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72-2073.
-
10王燕燕,李喜宏,郭红莲.市售免淘米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的霉菌污染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11):98-100.
-
1刘伟,王菊光,谢利军,孙晓华,张海凤,纪黎黎.北京市海淀区2010-2012年直接入口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8):1391-1393. 被引量:13
-
2章红顺.2008-2010年溧水县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5):385-386. 被引量:2
-
3张晓伟.探讨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7,9(2):9-9. 被引量:5
-
4董锟,胡晓宁,兰光,张慧敏,张璟,申艳琴.甘肃省地方特色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6):2393-2395. 被引量:3
-
5王丽娟,王伟栋,顾海萍.2011年青岛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2):150-151. 被引量:16
-
6樊永祥,刘秀梅.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3):170-175. 被引量:114
-
7茹慧萍,张雪琴,孟丽,任蕴慧,牛世文.实验室质控在食源性疾病控制中的作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1):91-92. 被引量:4
-
8黎明,杨洋,苗艳芳,李涛,王瑶,曹晋源.2010年成都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7):1767-1768. 被引量:27
-
9王君,刘秀梅.中国食物中毒的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6):426-428. 被引量:48
-
10阳艳.自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分析[J].医学信息(医药版),2010(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