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黔桂湘侗文化区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黔桂湘侗文化区经济落后,但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其独特的侗族风情、“侗族三宝”等人文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本文主要针对黔桂湘侗族文化区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自己对这一地区今后旅游开发的一些看法。
作者
黄芳
机构地区
湖南商学院管理系
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3-138,共6页
Guizhou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黔桂湘侗文化区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业
自然旅游资源
客源市场
人文旅游资源
分类号
F592.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56
同被引文献
126
1
聂蒲生.
略论中国南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区及区位优势[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98-100.
被引量:2
2
刘晖.
“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旅游学刊,2001,16(5):27-30.
被引量:60
3
肖洪根.
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上)[J]
.旅游学刊,2001,16(6):16-26.
被引量:68
4
王静.
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变迁[J]
.学术探索,2004(7):48-51.
被引量:19
5
周霄.
刍论“旅游人类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
.百色学院学报,2001,15(2):17-20.
被引量:12
6
邱继勤.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探讨——以川、黔、渝三角地区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4):674-678.
被引量:20
7
马晓京.
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3):59-62.
被引量:17
8
张展鸿,罗左毅,李远龙.
从人类学角度透视旅游业——以香港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28-32.
被引量:13
9
刘赵平.
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J]
.旅游学刊,1998,13(1):49-53.
被引量:82
10
戴凡,保继刚.
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J]
.人文地理,1996,11(2):41-46.
被引量:113
引证文献
9
1
孙九霞,保继刚.
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128-136.
被引量:76
2
张河清.
旅游开发的跨省际协作问题实证研究——建立“中国侗文化旅游圈”的开发设想[J]
.经济地理,2005,25(3):414-417.
被引量:11
3
曾梦宇.
整合与联动——提升黔桂湘侗文化旅游品质的必由之*路[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6):37-40.
4
阮忠训.
共享机遇 共谋发展——浙江省代表团出访美国巴哈马摩洛哥剪影[J]
.今日浙江,2006(11):10-11.
5
孙九霞.
旅游人类学在中国[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2-11.
被引量:28
6
窦开龙.
我国民族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2):38-42.
7
张瑾,吴忠军.
新农村建设中桂黔湘边区侗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
.人文地理,2011,26(3):83-88.
被引量:6
8
刘畅.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现阶段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济师,2012(10):74-75.
被引量:2
9
孙九霞.
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6):134-137.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
156
1
孔德志,刘娟.
少数民族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效率、约束及发展前景[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4):12-15.
被引量:2
2
邹宇灵.
旅游[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6):11-16.
被引量:1
3
罗辉.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冲突[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1):32-38.
被引量:14
4
唐玲萍.
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可能性的理论分析:社会交换理论[J]
.思想战线,2009,35(S1):145-148.
被引量:11
5
王莎莎,初晓.
人类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1):130-131.
被引量:1
6
税伟,徐学义,魏雅丽,陈银,王兴贵,周虎,王丽,欧阳书剑.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兴文石海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S1):39-42.
被引量:2
7
蔡梅良.
论湖湘民间节庆文化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150-154.
被引量:14
8
罗永常.
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J]
.思想战线,2006,32(4):96-101.
被引量:31
9
孙九霞.
守土与乡村社区旅游参与——农民在社区旅游中的参与状态及成因[J]
.思想战线,2006,32(5):59-64.
被引量:53
10
粟路军,柴晓敏.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及其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8(7):19-24.
被引量:33
1
黄芳.
黔桂湘侗文化区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6(5):32-33.
2
姜玉琼.
寻找幸福[J]
.贵州农村金融,2011(1):41-43.
3
杨秀彬.
榕江侗族风情与旅游开发[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9(5):82-84.
被引量:4
4
胡晓聪,覃婷.
基于游客满意度分析的侗族风情旅游产品发展研究——以三江程阳桥景区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206-208.
被引量:1
5
刘运.
恩施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乡村体验旅游AIRBNB模式的发展建议[J]
.中国市场,2015(52):225-226.
被引量:2
6
宋淑贤.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产业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以恩施州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为例[J]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2):46-48.
被引量:1
7
韩磊,刘颖.
民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恩施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为例[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1,30(7):39-40.
被引量:3
8
孙彤,王帅.
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为例[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11):344-344.
9
唐胡浩.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湖北恩施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的社会学考察[J]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1):28-32.
被引量:3
10
吴满亮.
湖南通道 佛教圣地 侗族风情[J]
.风景名胜,2015,0(9):20-20.
贵州民族研究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