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2年第8期48-49,55,共3页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China
参考文献2
-
1加里·德斯勒著.《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
2R·韦恩·蒙迪 罗伯特·M·诺埃著 沙恩·R·普雷梅克斯协作 葛新权 郑兆红 王斌等译.《人力资源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共引文献12
-
1何健,侯炜.绩效面谈中的沟通技巧[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1(8):76-78. 被引量:1
-
2文新跃.会展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8):169-170. 被引量:5
-
3翁晓玲,寇琳.人力资源的灰色预警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05,24(10):92-96. 被引量:2
-
4吴学红.绩效管理重在执行[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4(3):98-100. 被引量:1
-
5郝新燕.人力资源领导能力浅析[J].中国外资,2010(16):190-190.
-
6喻杰,崔忠侠,姚海燕.因素计点法在岗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0(20):45-46.
-
7沈龙.浅谈建立协检员人本管理运行机制[J].管理观察,2010(28):108-108.
-
8王东昱.管理团队与人力资源竞争力构建失误剖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9(12):52-54. 被引量:3
-
9凌娟.直线绩效评估问题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20(1):46-48. 被引量:1
-
10李东梅.论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特殊教育,2003(6):88-9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9
-
1周文霞,辛迅.无边界意识与自我引导的职业取向是提升还是降低了员工的组织忠诚感?——可雇佣性与职业成长机会的中介与调节[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9):5-20. 被引量:6
-
2孟续铎,王欣.企业员工“过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推-拉”模型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3):92-10. 被引量:37
-
3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被引量:3146
-
4张丽华,王丹,白学军.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7,30(2):492-494. 被引量:74
-
5张勉,张德.企业雇员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对一些新变量的量化研究[J].管理评论,2007,19(4):23-28. 被引量:49
-
6刘晓燕,郝春东,陈健芷,崔洪弟.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职业延迟满足的中介作用分析[J].心理学报,2007,39(4):715-722. 被引量:88
-
7李根强.当代组织中的工作压力管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4):65-67. 被引量:4
-
8温瑶,甘怡群.主动性人格与工作绩效:个体—组织匹配的调节作用[J].应用心理学,2008,14(2):118-128. 被引量:23
-
9苏文胜.基于组织支持感知的事业单位组织承诺研究[J].软科学,2010,24(4):71-75. 被引量:4
-
10李洁,吕康银,熊顺朝.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2(1):15-17. 被引量:3
-
1姜树,韩艳.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薪酬问题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10):50-52.
-
2岳芳,许亮.中小型软件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7):54-56. 被引量:2
-
3王佳,包特力根白乙.雇主品牌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6):35-36.
-
4傅红,段万春.从人本管理的视角谈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J].领导科学,2009,0(9Z):41-42. 被引量:6
-
5李震.人力资源经理应当加强战略修炼[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8(10):1-1.
-
6张四龙,雷竞.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九大角色[J].中国劳动,2016(12):54-57. 被引量:2
-
7严睿.求职你最依赖哪种人脉?[J].管理@人,2006(8):73-73. 被引量:2
-
8郑丽芳.关于员工敬业度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9,0(4):27-28. 被引量:1
-
9多数专业人才乐于寻求职业发展机会[J].培训,2014(5):20-20.
-
10张天宇,张英鹏.中小型软件企业项目开发风险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5):32-3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