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新棉33B田间害虫种群变化特点与防治策略
出处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8-29,共2页
China Cotton
-
1莫太相,罗伟光,刘学兵.中江县水稻螟虫种群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7):15-17. 被引量:5
-
2伯华,正华,兆琴,家新,王安,兆健.棉铃虫防治四要点[J].农家参谋,2002(7):13-13.
-
3杨燕涛,朱明华,王东华.江苏沿江棉区第三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9,8(2):81-85.
-
4朱叶芹,陈永明,高泰东.江苏棉铃虫有外来虫源[J].中国植保导刊,1993,22(2):44-44.
-
5山东省近期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J].山东农药信息,2007(10):30-30.
-
6徐建武,汤少云,刘立泰,王国培.1994年武汉市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湖北植保,1995(S1):26-27.
-
7王金辉.湖南省棉铃虫发生危害及治理[J].湖南农业科学,1996(S1):20-22.
-
8李桃春,王惠英,黄庆华.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的发生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406-407.
-
9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财务会计,1995(4):57-59.
-
10刘定忠,王荣龙,陶碧庆.1999年彭泽县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生物灾害科学,1999,34(4):3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