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2年第11期50-51,共2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参考文献6
-
1戴耀晶.《怎样看待新的网络语言》.《光明日报》,2000年7月11日
-
2钢铁.《怎样看待新的网络语言》.《光明日报》,2000年7月11日
-
3熊澄宇.《网络语言的规范》
-
4《光明日报》,2000年12月8日,《网络文明工程》
-
5陈培爱.《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
6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版
同被引文献10
-
1王燕.新闻语言研究述评[J].修辞学习,2002(6):28-29. 被引量:3
-
2[5]李元绶等.新闻语言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
3[7]李元绶等.新闻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
4[9]钱汝敏.篇章语用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
5[11]A Van Dijk.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
6[15]郑贵友.汉语篇章语用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
7[16]明安香等.广播电视新闻概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
8石义彬.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3(2):272-276. 被引量:22
-
9马小玲,樊小玲.试析我国新闻语言研究的几种范式[J].修辞学习,2003(4):11-13. 被引量:10
-
10段业辉,李杰.新闻传播中语言信息的若干问题——兼论不同媒介新闻语言的比较[J].江海学刊,2004(2):191-19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尹云云.新闻英语的互文性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32-133.
-
2李杰,朱蓓.广播电视新闻内容提要的语言规范[J].新闻爱好者,2010(2):62-63. 被引量:1
-
3李杰.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语言艺术[J].中国出版,2010(14):12-16. 被引量:5
-
4黄蓓.当代网络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136-140. 被引量:6
-
5李建伟,刘英翠.媒介变迁促动下的新闻语言变化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1):86-91. 被引量:14
-
6李杰.新闻语篇信息研究论略[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81-84. 被引量:2
-
7李杰,朱蓓.消息导语中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的对应关系——兼论不同媒介新闻语言的比较[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4):45-48.
-
8李杰.新闻语篇使用重复词语的结构羡余手段[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65-70. 被引量:4
-
9李杰,沈晓静,岳海仙,翟瑛栋.试论新闻信息的羡余现象——以标题语言为例[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12):117-122. 被引量:2
-
10高青芝.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语言的“视觉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0):109-110. 被引量:23
-
1邹蕾,欧阳宏字.论从“又好又快”到“给力”的转变——对《理解大众文化》的解析[J].大观周刊,2012(7):230-231.
-
2刘永国.报纸品牌锻造的着力点[J].新闻前哨,2010(1):78-79.
-
3施水才,郭军.建设新闻数据库 构造核心竞争力[J].印刷技术,2006(1):42-44.
-
4唐衍欢.浅谈表演艺术在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中的传播效果[J].视听,2014,0(7):85-86. 被引量:2
-
5李贤辉.试论高校情报用户的需求心态及对策[J].图书馆研究,1991,34(4):63-65.
-
6Scott Lewis.KINDLE书籍次世代[J].今天(双语时代),2008(4):22-23.
-
7韩博,吉嘉慧.公众参与的媒体艺术平台——手机微信平台的艺术传播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24):30-31. 被引量:2
-
8廖毅文.关于对外军事信息传播的思考及对策[J].军事记者,2002(8):18-20. 被引量:3
-
9杨春兰,黄逸秋.痛并快乐着 先行者话改革[J].传媒,2007(11):13-14.
-
10黄若菡.浅析“窗口式”媒介传播与大众的互动关系——以报纸、广播及电视传播为例[J].青春岁月,2013,0(12):156-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