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邯郸涉县方言的“子”尾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邯郸市涉县方言中的"子"尾为研究对象,认为普通话中的"子"尾在该方言中有两种语音形式,一类语音形式为自成音节的[l?],另一类生成一种被称为子变韵的合音现象,"子"尾的读音形式为[?],属于长音节拼合型的子变韵。此外,本文还简要叙述了"子"尾的语法功能以及"子"尾和儿化变韵的关系。
作者
康成玉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7期19-23,共5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涉县方言
“子”尾
子变韵
儿化韵
语法功能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宗守云.河北涿鹿县城话的子变韵现象[J].燕赵学术,2012,(1).
2
陈宁.
山东博山方言的子变韵及相关问题[J]
.方言,2006,28(4):316-322.
被引量:25
3
王军虎.
凤翔方言的子变韵和D变韵[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57-60.
被引量:15
4
夏俐萍.
河南封丘赵岗方言的子变韵[J]
.方言,2012,34(3):200-210.
被引量:19
5
曹瑞芳.
山西阳泉方言的“子尾”构词方式及相关问题[J]
.语文知识,2008(4):34-37.
被引量:4
6
辛永芬.
河南浚县方言的子变韵[J]
.方言,2006,28(3):245-254.
被引量:35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倒序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9
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0
陈卫恒.
林州方言“子”尾读音研究[J]
.语文研究,2003(3):53-59.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48
1
颜峰.
略论汉语方言儿化韵的历史演变[J]
.语言研究,2002,22(S1):252-254.
被引量:6
2
平山久雄.
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J]
.方言,1998(1):7-13.
被引量:36
3
王森.
郑州荥阳(广武)方言的变韵[J]
.中国语文,1998(4):275-283.
被引量:29
4
刘冬冰.
开封方言记略[J]
.方言,1997(4):271-285.
被引量:39
5
施其生.
汕头方言量词和数量词的小称[J]
.方言,1997(3):233-236.
被引量:26
6
贺巍.
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J]
.方言,1985,7(3):163-170.
被引量:64
7
辛菊.
翼城方言“子”尾的特点[J]
.语文研究,1999(1):65-67.
被引量:8
8
贺巍.
济源方言记略[J]
.方言,1981,3(1):5-26.
被引量:40
9
厉兵.
长海方言的儿化与子尾[J]
.方言,1981,3(2):93-103.
被引量:20
10
吴建生.
万荣方言的“子”尾[J]
.语文研究,1997(2):49-53.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95
1
武大真.
山东方言谓词变音的韵律动因[J]
.韵律语法研究,2021(1):114-130.
2
耿丽君.
封丘方言子变韵的韵律形态分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330-341.
3
陈晓姣.
豫北获嘉方言的名词变韵[J]
.中国方言学报,2023(1):53-62.
4
赵日新,朱玉柱.
从“子”缀“儿”缀的消长看Z变韵的性质[J]
.中国方言学报,2023(1):26-43.
5
支建刚.
论Z变调[J]
.中国方言学报,2022(1):16-35.
6
凌满婷.
东北方言名词和动词词尾“的”——以哈阜片内蒙古通辽为例[J]
.文化学刊,2021(2):200-202.
7
史艳锋.
河南凤泉方言的子变音[J]
.语言研究集刊,2022(2):48-63.
8
李仙娟.
临猗方言的“子”尾[J]
.文教资料,2008(9):40-41.
被引量:1
9
吴会娟.
吉利方言的Z变韵初探[J]
.文教资料,2007(18):91-92.
被引量:2
10
郭建华.
近现代汉语及山西方言中“子”缀研究简述[J]
.作家,2011(16):162-16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尚新丽.
邢台县方言的“子”尾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304-305.
被引量:3
2
李巧兰.
河北赵县方言的D变音[J]
.语文研究,2013(3):56-62.
被引量:12
3
李巧兰.
河北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5):55-59.
被引量:3
4
徐通锵.
音节的音义关联和汉语的变音[J]
.语文研究,2003(3):1-8.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
1
李巧兰.
河北邢台县方言的Z变音[J]
.保定学院学报,2019,32(6):63-68.
1
张晓峰.
浅析河北涉县方言中表示动态的几种方式[J]
.文学界(理论版),2010(10):166-167.
被引量:1
2
冯雷利.
现代汉语方言的合音现象[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S1):145-146.
被引量:10
3
侯红娟.
稷山方言的合音现象与合音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3):214-215.
4
王玉梅.
泗阳方言里的合音现象[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652-655.
5
隋小真.
浅析“合文”与“合音”[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12):93-93.
6
崔黎.
汉语合音现象简论[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7(3):118-120.
被引量:11
7
孙永根.
“这、那、哪”的两种读音[J]
.汉语学习,1982(3):57-57.
被引量:1
8
褚江波.
英、美混合音现象探讨[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5(1):93-94.
9
姜文振.
试谈黑龙江方言中的合音现象[J]
.求是学刊,1997,24(6):101-103.
被引量:5
10
孔祥卿.
河北辛集话的合音现象与合音词——兼谈普通话合音词“俩”“仨”“别”的来源[J]
.南开语言学刊,2005(2):110-116.
被引量:13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