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2012年ESC指南提出,房颤在一般人群患病率为1%~2%,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预计患病率在未来的50年至少增长2.5倍。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是中风和死亡,在65岁以上的中风患者中,近30%因房颤引起。7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可达10%以上。心肌纤维化是指胶原纤维在心肌细胞外基质的过量积聚[1]。目前研究显示心肌纤维化(MF)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锚蛋白-B(Ankyrin-B)是膜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内,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3]。近年来研究发现,锚蛋白-B的表达缺失可导致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及心肌纤维化,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锚蛋白-B含有死亡结构域,该结构域在其他蛋白中可激活核因子-κB(NF-κB),与细胞凋亡有关,但该结构域在锚蛋白-B中的功能尚不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活化因子组织谷氨酰胺转胺酶基因的启动子中含有NF-κB的结合位点,因而NF-κB能促进TGF-β1表达[4],而TGF-β1为诸多因素所致心肌纤维化的共同通路,为公认的器官纤维化的最优治疗靶目标[5,6]。本文旨在论述国内外关于锚蛋白-B与房颤心肌纤维化的相关进展,进而为房颤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出处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273-1274,1278,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