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促进措施探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资源的日趋枯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应运而生,从而促进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立与发展。针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促进就业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
刘明华
王晖强
机构地区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71-74,共4页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
就业
人才培养
分类号
G45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刘以凡,刘明华,林春香.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102-104.
被引量:26
2
张秋根,邱贤华,杨莉.
南昌航空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
.江西化工,2007,23(4):154-156.
被引量:2
3
蒲清平,刘芳,王丹云.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112-114.
被引量:5
4
马丽丽,游少鸿,林华.
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促进措施探讨——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50-5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海西再生资源网.泉州升级再生资源产业[EB/OL].(2013-12-04)[2014-04-05].http://www.fjzszy.com/html/2013-12/979.htm.
2
肖华花.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浅析[J]
.科教文汇,2008(19):20-21.
被引量:10
3
任屹罡,杨艳琴,张宏忠,牛晓霞,叶长明,周军.
就业导向型的环境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改革[J]
.广西轻工业,2011,27(1):122-123.
被引量:8
4
谢东海,李润求,梁小玲,蒋云霞.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5):54-56.
被引量:3
5
付允,林翎,高东峰,侯姗.
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内涵与系统模型研究[J]
.生态经济,2012,28(10):58-61.
被引量:10
6
薛长国,滕艳华,杨占奎,刘银,张明旭.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材料课程建设[J]
.广东化工,2013,40(19):174-174.
被引量:8
7
张焕祯,罗湘南,赵滨燕,罗人明,王巧玲.
中国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J]
.环境保护,2003,31(2):59-64.
被引量:37
8
赵滨燕,张焕祯,罗湘南.
试论我国高等环境工程教育[J]
.社会科学论坛,2003(9):93-94.
被引量:4
9
李和平.
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95-96.
被引量:19
10
许晓毅,吉方英,罗固源,王涛.
高素质环境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与成长问题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4,13(2):11-13.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34
1
翁仁贵,王发楠.
基于地域特色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109-111.
被引量:1
2
崔康平,丁燕,崔敏姝.
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0(3):61-62.
被引量:6
3
雷鸣,廖柏寒,杨仁斌,铁柏清,秦普丰.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形势及其教学改革[J]
.高等农业教育,2008(7):61-64.
被引量:44
4
杜春慧,吴春金,吴礼光.
创新教学思路 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
.高教论坛,2010(12):59-60.
被引量:8
5
陈浩文.
环境专业就业形势初探[J]
.价值工程,2011,30(28):171-172.
被引量:3
6
卢春艳,卢宏伟.
环工类近十届毕业生发展现状浅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2(A11):223-223.
7
吴东,李寿锋,赖英,程银开.
化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
.江西化工,2016,32(3):153-154.
被引量:2
8
吕宁宁,苏畅,王海川,常立忠.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材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
.广东化工,2017,44(3):167-168.
被引量:5
9
谢春生,胥家桢,梁建华,林伟锐,吴贤格.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及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
.广东化工,2017,44(11):313-314.
被引量:2
10
万祥龙,刘银,赵岩,李孟婷.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与就业模式初探[J]
.广州化工,2017,45(19):175-17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5
1
张贤坤,苏静,王怡.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20(2):88-90.
被引量:15
2
余萌.
关于白色污染的现状与展望[J]
.硅谷,2008,1(5).
被引量:1
3
司忠业,史悦,徐佩若.
理工科优秀大学生培养的多维度探究[J]
.化工高等教育,2010,27(4):10-13.
被引量:9
4
朱静,沈国良,赵文凯,孙明珠,班玉凤,张兵.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10,27(5):17-19.
被引量:12
5
吴全才,王玉芬,刘春彦.
高分子化工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
.广州化工,2011,39(12):153-154.
被引量:4
6
谢东海,李润求,梁小玲,蒋云霞.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5):54-56.
被引量:3
7
付允,林翎,高东峰,侯姗.
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内涵与系统模型研究[J]
.生态经济,2012,28(10):58-61.
被引量:10
8
薛长国,滕艳华,杨占奎,刘银,张明旭.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材料课程建设[J]
.广东化工,2013,40(19):174-174.
被引量:8
9
刘晔.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63-166.
被引量:67
10
刘以凡,刘明华,林春香.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102-104.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5
1
刘爱菊,李栋祥,李明,李双,马玉文.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3):209-210.
被引量:2
2
夏新曙,王孟,钱庆荣,陈庆华.
协同创新视角下资环专业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途径[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1):5-10.
被引量:3
3
廖玉姣.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路径[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5):18-20.
被引量:1
4
施丽华.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高教学刊,2021,7(24):148-151.
被引量:1
5
孙晓丽,刘婧,钱庆荣.
《聚合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当代化工研究,2022(19):140-14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翁仁贵,王发楠.
基于地域特色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109-111.
被引量:1
2
梅光军,钱玉鹏,张凌燕,于明明,程潜.
矿物加工与资源循环科学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5):127-128.
被引量:3
3
夏新曙,王孟,钱庆荣,陈庆华.
协同创新视角下资环专业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途径[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1):5-10.
被引量:3
4
瞿军,徐志高,何正艳,吴明.
《资源加工过程与装备》“课程思政”教育及教学方法探索[J]
.广州化工,2021,49(14):207-209.
5
汪海,成惠斌,徐冲,胡志华,程杰,杨霄云.
玻纤增强再生餐盒聚丙烯性能研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10):28-31.
被引量:3
6
周开胜,李倩,赵建军.
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J]
.蚌埠学院学报,2023,12(2):118-122.
被引量:1
7
冯云珠,钱庆荣,孙晓丽,薛珲.
“双碳”背景下基于科研成果转化导向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师范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4,17(8):11-14.
1
张秋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
.上海高教研究,1998,18(4):62-66.
被引量:27
2
倪迎华,高香,赵志玲,姜蓝.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94-97.
被引量:2
3
薛长国,滕艳华,杨占奎,刘银,张明旭.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材料课程建设[J]
.广东化工,2013,40(19):174-174.
被引量:8
4
刘明华,张婵,刘以凡.
循环经济视阈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探索[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10(3):17-19.
被引量:3
5
马丽丽,游少鸿,林华.
环境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促进措施探讨——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50-51.
被引量:5
6
刘爱菊,郑家文,刘家弟.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困境与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4):43-44.
被引量:3
7
廖珊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探讨[J]
.科技信息,2009(34):168-168.
8
杨富民.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4):119-119.
被引量:2
9
戴新宏.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措施探讨[J]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6):55-55.
10
刘泽兰.
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分析[J]
.中小学电教(下),2014(7):30-30.
被引量:3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