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虚假新闻传播对受众行为的危害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生命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保障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也是新闻工作者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更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体现。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之间的融合使新闻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传播的渠道更为广阔。一些媒体新闻工作者为了一时之间能够博取受众的关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会想方设法编造一些假新闻进行发布。尽管假新闻在新闻总量中占据少部分,但是其影响非常大,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这不仅会给受众造成一定的伤害,对新闻传播主体的发展更是不利。文章主要针对虚假新闻传播对受众行为的危害进行相应的探究,探究虚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危害,最后制定措施加以解决,最大程度地净化新闻传播领域。
作者 刘雪英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2期11-12,共2页 New Media Research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2

  • 1丁柏铨,周楠.新闻报道中隐性失实的成因及规避(上)[J].新闻与写作,2004(8):33-35. 被引量:2
  • 2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 3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190页、191页.
  • 4[美]沃纳·赛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第四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第51页.
  • 5"文汇报聘请7位行风评议员,让社会监督新闻职业行为"上海政府网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10851/node10857/node10860/userobject21ai92991.html.
  • 6"中国大陆首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开通".中华传媒网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xjdt_view.jsp?id=1924.
  • 7约翰·哈特利.《从权力到识别:大众新闻与后现代性》,载于马戎,周星.《21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 8[美]R·多迈尔.《主体性的黄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 9《布莱尔下台前骂媒体"像野兽"》,《东方早报》,2007年6月14日.
  • 10马立诚.《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共识在线,第19期.

共引文献19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