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引入竞赛机制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业设计作为一个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学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专业实践是这个过程的"引爆点"。基于工科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将行业内的专业竞赛引入日常课程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研究,使竞赛模式成为检验工业设计教学效果的一块"试金石"[1]。
作者
岳涵
刘永翔
边鹏
机构地区
辽宁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冶金教育》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竞赛机制
工科工业设计
考试改革
教学反思
分类号
TB47-4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宋强,李久熙,高喜银,叶振合,郑泽锋,郑颖.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构成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4):81-84.
被引量:2
2
朱安达.
谈我国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76-78.
被引量:3
3
顾亦鸣,曹玉华,汪隽,徐宁.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9,29(5):13-15.
被引量:13
4
肖颜琴.
广东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再认识[J]
.装饰,2012(2):139-140.
被引量:9
5
岳涵,张双翼.
二维形态构成课程考试体系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16,21(1):66-6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吴飞飞.
构成学艺术的现代设计教学探讨[J]
.装饰,2004(10):76-76.
被引量:8
2
庞永红.
论构成学与现代设计教育[J]
.装饰,2002(5):49-49.
被引量:10
3
松丸隆.“和中国朋友谈工业设计与设计教育”[J].设计,1990,(3):10-10.
4
马瑞.
论高校设计专业二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2):67-69.
被引量:2
5
宋次轩.
《设计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96-198.
被引量:11
6
袁岳驷.
基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地方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4):120-121.
被引量:6
7
武月琴.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2):95-96.
被引量:4
8
杜冰,张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3):73-76.
被引量:21
9
谭海平,马越颖.
《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青春岁月,2013,0(10):256-25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5
1
卢煜海.
工业设计专业阴影透视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z1):70-71.
被引量:2
2
李志春.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69-169.
被引量:1
3
林佳欣,王华斌,冯学伦,曾舒婷,陈曦.
工业设计ABS模型制作教学体验的现状与探索[J]
.图学学报,2013,34(4):135-139.
被引量:5
4
占炜,孙希燕.
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9(6):118-119.
5
张春红,祁娜,郭磊,刘艳霞.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探索[J]
.机械,2014,41(6):64-66.
被引量:5
6
张秀德.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史教学改革与探索[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1):136-137.
被引量:1
7
杨熊炎,邱杰,张莹.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竞赛”实践与思考[J]
.高教论坛,2014(5):124-126.
被引量:1
8
杨思凝.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
.学园,2015,0(9):20-21.
9
李美玲.
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产品速写教学改革探索[J]
.亚太教育,2015,0(33):108-108.
10
杨梅,苏兆婧,唐凤超.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协同创新教学改革研究[J]
.设计,2016,29(2):136-13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3
1
陈净莲.
“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2009,27(S1):3-5.
被引量:5
2
杨彦辉,杨立泳,罗来文.
论包豪斯教育思想与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
.包装工程,2009,30(4):195-197.
被引量:9
3
刘苹,贾海利,吴鸣,王仲民.
基于CDIO模式的产学合作设计-制作实践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8):255-255.
被引量:8
4
陆冀宁.
工业设计的艺术哲学解析[J]
.文艺研究,2012(6):163-164.
被引量:5
5
陈江.
“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
.装饰,2013(3):125-126.
被引量:65
6
陈媛媛.
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为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05-108.
被引量:7
7
陈亦仁,郭星,马强.
CDIO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性探索[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13-116.
被引量:12
8
聂守宏.
“工作室制”下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以中原工学院本科教学为例[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4(7):124-126.
被引量:2
9
端文新.
依托设计竞赛,促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2016(5):122-123.
被引量:2
10
张玉峰,曹曼.
基于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工业设计教学方法初探[J]
.设计,2016,29(17):102-10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刘昊,刘李明.
专业竞赛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思考[J]
.工业设计,2017(8):131-132.
被引量:1
2
王辉.
主题竞赛项目融入式《工业设计师资格认证》教学改革与探索[J]
.设计,2018,31(4):116-117.
被引量:3
3
岳涵,刘晓颖,徐靖涵.
“双轨制”教学对现代工业设计教学的启示[J]
.中国冶金教育,2018,23(3):31-32.
被引量:1
4
岳涵,徐靖涵.
基于CDIO模式的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18,23(1):27-28.
被引量:4
5
岳涵,徐靖涵.
基于混合工作室制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J]
.中国冶金教育,2019,0(4):26-28.
6
谭世兵.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0X):36-37.
7
李永斌,韩卫国.
设计竞赛项目在工业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产品系统开发设计》课程为例[J]
.工业设计,2020(9):34-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黎英.
包装设计“四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专业为例[J]
.包装世界,2018,0(2):61-64.
被引量:1
2
赵淑影.
人机工程学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解读[J]
.工业设计,2018,0(5):94-95.
被引量:10
3
陈娴辉.
“双轨制”教学对现代工业设计教学的启示[J]
.教育研究(2630-4686),2019,2(4):56-57.
4
王肖烨.
基于PBL 教学理念的《人机工程学》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
.福建茶叶,2020,42(3):248-249.
被引量:3
5
匡绍龙.
APP技术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24):30-32.
被引量:2
6
郁波.
工业设计专业“第二课堂”的教学补充探讨[J]
.工业设计,2021(8):46-47.
被引量:1
7
岳涵,付泓潇.
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项目驱动式教学[J]
.中国冶金教育,2022(3):54-56.
被引量:1
8
刘昊,沈洁,刘李明.
3D打印技术在《模型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设计,2022(7):35-37.
被引量:1
9
崔俊峰.
基于CDIO模式的设计管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2(8):137-141.
被引量:2
10
高亚敏.
高职信创产业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教学分析[J]
.包装世界,2022(11):136-138.
1
周景伟.
启发式教学反思[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3(6):148-149.
2
税梦瑶.
学科竞赛机制下产品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艺术科技,2016,29(1):94-94.
被引量:5
3
Stan,王红强.
PEN二代 奥林巴斯E-P2[J]
.移动信息,2010(1):89-91.
4
徐绍军,王锡范.
创新能力培养与工程制图考试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1):62-64.
被引量:6
5
姜龙.
工业设计专业竞赛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大家,2012(7):185-185.
被引量:2
6
徐旭松,刘衍聪.
当下《工程制图》教学反思[J]
.中国科技纵横,2010(21):160-160.
7
闫龙海,吴云鹏,缪正华,刘延彬.
谈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与改革[J]
.科技信息,2008(22):12-12.
被引量:1
8
李学平,刘长文.
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几点探索[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140-141.
被引量:10
9
侯岩滨.
高职工程力学课考试改革刍议[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3):6-6.
被引量:1
10
郭丽.
近机类工程制图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1(35):599-599.
被引量:1
中国冶金教育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