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音声,是中国周代固有概念,与乐密切关联又有区隔。佛教在天竺时期由于戒律形成了僧尼将音声以为工具论和世俗以为伎乐供养论的两分样态。入中土的佛教为维系僧尼持戒修行,形成依附寺院伎乐供养的音声人群体。经魏晋南北朝涵化,隋唐时期太常寺中官属乐人以音声人定位,其后佛教将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合一,僧尼动乐现实存在,无需再有依附寺院的世俗音声人。由是无论国家还是寺院都不再用音声人的概念。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57,共6页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