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诗意象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期,亦是诗歌意象表达的成熟期。目前,唐诗意象研究成果突出,既有对唐诗整体意象的镜像解读,又有对单个意象的具体剖析;既有对诗人主体意象的挖掘,又不乏同类意象之间的比较研究。然唐诗意象研究仍然存在两个问题——缺乏一个完整的唐诗意象体系,使得意象研究流于形式,另外,对其意象发展的承继性研究亦远远不够。
作者
杨洁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4期10-11,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唐诗
意象
承继性研究
分类号
I561.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轩.
试论唐诗意象的文学特征[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8-20.
被引量:2
2
莫砺锋.
论唐诗意象的密度[J]
.学术月刊,2010,42(11):103-111.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六一诗话》,《历代诗话》本,第270,272页.
2
[2]滕成惠.人间词话新注[M].山东:齐鲁书社,2002.44.
3
钱钟书.通感[J].文学评论,1980,(2):17.
4
[4](清)赵殿成.王右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4.
5
[5](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话[M] 北京:中华书局.1988.122.
6
《桐江诗话》.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
7
罗时进.《许浑千首湿与他的佛教思想》,见《唐宋文学论札》,第123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8
《石园诗话》卷2,引自《杜牧集系年校注》卷3,第351页,北京,中华书局,2008.
9
《村舍燕》.
10
《唐诗观澜集》卷8,引自陈伯海.《唐诗汇评》,第3324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15
1
周晓.
《春江花月夜》“月”意象的疏密与动态性[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2):71-73.
2
刘浩然.
拟制的动物权及其实现[J]
.西南法律评论,2018,0(1):73-86.
3
田竞.
王世贞传记画面感刍议——以《弇州山人续稿》为中心[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9):81-83.
4
张丹丹.
试论《须溪词》中数量词的组合形式及其艺术作用[J]
.怀化学院学报,2017,36(10):89-92.
5
李成军.
论唐诗的意象衔接艺术[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1):128-129.
被引量:2
6
骆耀军.
论盛唐余韵里韩翃诗歌的“枫”意象[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2):76-80.
7
俞宁.
意象主义、形式主义、读者反应论与唐诗意象及结构美的研究[J]
.关东学刊,2017(9):19-31.
被引量:1
8
丁莹.
唐诗中的锁意象[J]
.文教资料,2019(10):1-4.
9
马明洁.
论李商隐诗歌中的黄昏意象[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6):60-63.
10
周爱,鲁明羽.
面向唐诗作者风格画像的知识组织与验证[J]
.情报科学,2023,41(10):136-147.
同被引文献
6
1
郭桂花.
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62-64.
被引量:1
2
杨义.
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下篇)[J]
.中国文化研究,2000(3):71-77.
被引量:1
3
何宗美.
论钟嵘诗歌批评的美学趣向[J]
.唐山师专学报,1999,21(3):47-51.
被引量:1
4
虞尚元.
浅析宋诗与唐诗的风格差异[J]
.文学教育,2007(12):124-125.
被引量:2
5
陈尚君.
唐朝皇帝点赞过的唐诗[J]
.古典文学知识,2017,0(6):100-108.
被引量:1
6
赵亚男.
关于诗歌声律问题研究综述(2000—2019)[J]
.文教资料,2019,0(34):8-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包庆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唐诗艺术风貌——以杜诗为例浅析唐诗中的情景、意象与声律[J]
.今古文创,2020(23):22-27.
1
马云.
唐诗“意象”探析[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S2):55-56.
2
柏晔.
目的论下唐诗意象的翻译[J]
.品牌,2014(1):57-57.
3
孙昱璐.
从“乌”“鹤”意象看唐诗中的悲剧意识[J]
.云梦学刊,2007,28(S1):74-75.
被引量:1
4
李轩.
试论唐诗意象的文学特征[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8-20.
被引量:2
5
陈辽.
华文文学研究三十年[J]
.华文文学,2008(2):10-14.
被引量:2
6
王庆云.
“诗证香山”:唐诗意象与《红楼梦》几个书名的来源[J]
.红楼梦学刊,2002(2):242-251.
被引量:5
7
李成.
唐诗意象(组诗)[J]
.安徽文学,2014(9):143-145.
8
境界、世俗、现代意识[J]
.文艺理论研究,1998(5):52-52.
9
黄歆.
品味屈原的橘式道德精神[J]
.青年文学家,2009,0(19):11-11.
10
张荣.
《爵士乐》中的花意象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52-54.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