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灰”的词义系统中的隐喻映射认知建构浅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颜色词"灰"是非基础颜色词,对其的系统研究较少,文章以"灰"的词义系统为切入点,使用隐喻映射认知理论分析"灰"词义的发展脉络,其词义系统沿着实物义、颜色义、动作义三条路径进一步引申,表现为自然域映射到社会域、颜色域映射到心理域、法律域、社会域等,而其中颜色义借由隐喻映射引申出的意义最为丰富。
作者
贺子晗
机构地区
湖南城市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4期105-108,共4页
Modern Chinese
基金
湖南省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项目编号:2015YS21]
关键词
“灰”
隐喻
始源域
目的域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束定芳.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外国语,1998,21(6):11-20.
被引量:342
2
束定芳.
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2):98-106.
被引量:396
3
张达球.
从“灰领”一词的诞生看词义变迁的内在机制[J]
.外语教学,2005,26(6):37-4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束定芳.
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
.外语学刊,2000(2):23-33.
被引量:134
2
束定芳.
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4):253-260.
被引量:205
3
Berlin. B.& P. Kay.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alution[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4
Breal, Michel. Semantics: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M].Trans. By Mrs. Henry Cust. New York, Dover, 1964.
5
Davies, lan, G. Corlett, et al. The basic color terms of Chichewa[J]. Lingua. 1995,259-278.
6
Geeraerts. Dirk. Diachronic Prototype Semantics: A Contribution to Historical Lexicology[M]. Oxford: Clarendon. 1997.
7
Heidegger M.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8
Heidegger M 彭富春译.Poetry.Language.Thought[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9
Lakoff, George &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0
Langacker. Ronald W. Foundations rL[ Cognitiz,e Linguistics[M].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共引文献
719
1
景治强,祁玲.
《水浒传》英雄人物绰号的维吾尔语翻译研究——基于认知翻译学与文化翻译学理论的分析[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3(2):230-240.
2
范依灵.
身体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文化视频传播[J]
.新闻前哨,2023(4):35-37.
被引量:1
3
赵茹梦.
隐喻相似性问题的探讨[J]
.现代英语,2021(18):111-113.
被引量:1
4
刘明欣.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诗经》隐喻英译探索[J]
.现代英语,2020(20):79-81.
5
袁国荣.
隐喻的语言哲学研究:语义—语用界面视角[J]
.绥化学院学报,2022,42(12):69-72.
6
刘巧艺.
认知视角下商务英语时文的隐喻及其翻译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0(6):38-43.
被引量:1
7
陈鸿,余文婷.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动宾式新增词认知隐喻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1):41-48.
8
雷静雅,黄雪敏.
焦虑与内省:陆游诗歌疾病主题的多维艺术隐喻[J]
.华夏文化论坛,2024(1):86-93.
9
温晓燕.
方位隐喻认知视域下儿童绘本的意义构建分析——以The Three Pigs为例[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96-101.
10
左慧芳.
基于句子层面的隐喻能力培养研究[J]
.理论观察,2021(11):137-139.
1
曹文皓,高帆.
非语言交际对英语学习者认知建构的影响[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6):36-38.
被引量:1
2
韩燕.
框架理论视角下定势的认知建构[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12(2):110-112.
被引量:1
3
李爱华.
基本颜色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以“红”和“red”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9):122-123.
被引量:2
4
李勇忠.
语篇构建中的转喻和隐喻[J]
.外语学刊,2008(2):50-54.
被引量:21
5
严轶伦.
语篇的认知建构及其知识蕴含[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51-55.
被引量:2
6
方红.
从关联理论看翻译中会话含意的认知建构——以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3(2):7-11.
被引量:1
7
吴永强.
指称词语可及性的认知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163-166.
8
黄亚琴.
汉英称谓语隐喻的认知建构及功能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8):133-135.
被引量:1
9
侯斌华,刘美晶.
话语标记语连贯功能的认知建构[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16-19.
10
吕明臣.
话语意义的性质和来源[J]
.汉语学习,2005(5):35-39.
被引量:4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