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作品中的多调性对位及其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多调性对位”(PolytonalCounterpoin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有着不同调性中心的旋律线条同时做纵向结合的复调写作技法。“多调性”也包括“双调性”(Bitonality),本质上应定义为: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听觉上可分辨的调中心①。在西方的现代音乐发展中,巴托克创作的“多调性”复调作品《十四首钢琴小曲》于1908年问世,随后,在西方现代音乐中,“多调性”对位技法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当然,受西方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许多中国当代的作曲家也在寻求创新,寻求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本民族音乐创作的融合。“多调性”对位这一复调技法也出现在许多作品之中。其结合中国的五声七声民族调式,碰撞出一种新的对位风格和视听效果。随着复调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声复调作品广泛的运用到视唱练耳的课堂中,这对视唱练耳学科也是一种推动,使学生在视唱练耳的课堂上也能够体验复调音乐的魅力,并掌握一些较容易的复调技法。使复调学科和视唱练耳学科得以相互渗透,并使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作者 高世佳
机构地区 武汉音乐学院
出处 《北方音乐》 2017年第6期73-74,共2页 Journal of the Northern Music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