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生命意义——20世纪西方美学巡礼之二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39-44,共6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2
-
1泡尔生.《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7页.
-
2鲁道夫·阿恩海姆 滕守尧 朱疆源 译.《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7页.
共引文献14
-
1孙中田.阿Q:多元基因的艺术结晶[J].文学评论,2000(6):110-118. 被引量:7
-
2高建平.文学与图像的对立与共生[J].文学评论,2005(6):126-135. 被引量:37
-
3胡朝阳,胡同庆.隋朝敦煌壁画之美学心理剖析[J].敦煌学辑刊,2005(3):101-109. 被引量:1
-
4袁小华,臧华.论小说《紫色》中人物的视觉形象[J].当代外国文学,2007,28(2):59-63. 被引量:2
-
5王珂.论大陆和台港新诗的诗形建设[J].文艺研究,2007(10):34-41. 被引量:1
-
6雷鸣.当代生态小说的审美迷津[J].文艺争鸣,2008(8):36-43. 被引量:5
-
7李栋宁.探析影响纪录片美学价值的因素[J].新视觉艺术,2010(2):54-55.
-
8王娜.网页视觉元素及其传播效应[J].传媒观察,2011(12):46-48. 被引量:1
-
9陈小林,王娜娜.知觉力对平面设计构成感的例证分析[J].美术研究,2012(1):76-79. 被引量:3
-
10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6):69-79. 被引量:7
-
1解玉斌,周帆.形式主义关学思想探源——兼谈形式主义美学的失误[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6):13-15.
-
2赵小平,胡健.形式意味与审美情感——克莱夫·贝尔形式主义美学新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25(4):111-115.
-
3刘倩.中国古典艺术对罗杰·弗莱形式主义美学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6):16-22. 被引量:5
-
4杨晓莲.略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J].重庆师专学报,1998(4):70-74.
-
5李建国.《审美要论》──充满新的活力的美学专著[J].湖南社会科学,1996(1):77-79.
-
6徐岱.维特根斯坦及其美学[J].浙江学刊,2015(4):87-96. 被引量:1
-
7胡健.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新论[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9):20-22. 被引量:1
-
8罗杰杜彼浴火涅槃,重塑未来[J].世界高尔夫,2014(1):164-164.
-
9汪静.“陌生化”:艺术作品审美“间离效果”的构建法则[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12):113-115. 被引量:2
-
10黄宗智,高原.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J].开放时代,2015(2):158-179. 被引量: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