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孔孟倡导“三年之丧”的政治目的和文化考量 被引量: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三年之丧"原本只有少数东夷贵族在先周时代间或实行。夏人应行"七七之丧"。西周官方则行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二月之丧,但亦称为"三年之丧",可见"三年之丧"后已成了传统丧礼的通名。晚周礼崩乐坏,甚至连最守周礼的周国鲁国都不再实行"三年之丧"了。孔孟反复倡导"三年之丧",甚至说此乃三代"自天子达于庶人""天下之通丧",主要是为了托古改制,其政治目的有二:一是帮助新君利用血统上和宗教上的合法性,通过漫长丧期的逐步过渡,最终获得政治上的合法性,从而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二是在社会失范、君臣失序的晚周时代,通过倡导传统丧礼,进而倡导孝道忠道,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让天下重归安宁。其文化目的则是,保存先进的华夏文明,避免华夏诸族蛮夷化。
作者 吴天明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103,共8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