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其定义根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大于或等于20dBHL[1]。目前,国内外突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突聋每10万人中有5~20例发病,每年新发4000~25000例[2]。2004年,德国突聋指南报告中指出,突聋每10万人中有20例发病,而在2011年指南报告中增加到每年160~400例[3]。突聋多为单耳发病,约占总体病例的95%。双侧突聋较少见,国外报道约占总体病例的5%,国内报道为2.5%~8.3%[4]。突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只有10%的患者能明确病因[5]。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引发突聋,目前,推测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内耳血管痉挛、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及毛细胞损伤等[6]。至今仍无明确、既定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精神紧张、睡眠不佳、生活压力大等可能是突聋的重要诱因[7]。也有研究发现,突聋和耳鸣可能是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急性发作发现[8]。突聋虽有自愈倾向,但其治疗效果不一、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且有一定水平的复发率。我国2015年突聋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了分型治疗的方案。本文就突聋分型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出处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3期3590-3592,共3页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227

共引文献1552

同被引文献61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