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的适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数字化生活、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意味着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的增加,公民在披露个人信息的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被侵害的风险,刑法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危险接受理论。大数据掌握者与单一个人之间的力量悬殊使被害人在个人信息被侵害时处于弱势地位。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的基本常态,自我危险化的参与这一形态在此类案件中不具有普遍性。在手机应用程序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境下应适用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被害人对危险的事实或行为的危险往往不具备明确的认识,即便苛求用户在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时就应该意识到个人信息存在被侵害的风险,从而适用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侵害人仍然是正犯,不受共犯从属性的限制,依然构成犯罪。
作者 李鑫源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1-44,57,共5页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基金 2017年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科研基金自述项目"互联网视域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编号:5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张智辉.论刑法理性[J].中国法学,2005(1):169-184. 被引量:31
  • 2冯军.刑法中的自我答责[J].中国法学,2006(3):93-103. 被引量:206
  • 3王梅英 林钰雄.《从被害者学谈刑法诈欺罪》[J].月旦法学杂志,1998,4(35):96-96.
  • 4[日]吉川敏雄.《“合意の南为他者危殆化”について》,载[日]冈野光雄等编.《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贺论文集》第1卷,成文堂1998年版,第407页以下.
  • 5[日]前田雅英.《许芒札允危险》,载[日]中山研一等编.《现代刑法讲座》第3卷,成文堂1979年版,第46页.
  • 6程成.《相约游泳试水身亡,甘愿冒险责任自负》,《检察日报》2008年11月1日.
  • 7徐德高、张晋中.《为取乐,诱人下水去取钱贪小财,溺水身亡真可悲》,《检察日报》2010年5月15日.
  • 8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法院(2011)夏邑县刑初字第194号,http.//vip.chinalawinfo.corn/case/Display.asp?Gid=lt78568901&KeyWord=肖风侠,2012年2月11日访问.
  • 9《河间民警为追求性爱“快感”“掐死”歌厅女案一审宣判》(原文未署名),http.//www.hbktv.corn/portal.php?mod-viewb-aid=825,2012年2月9日访问.
  • 10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2005)麻刑初字第111号,http.//www.pkulaw.cn/fulhext-form.aspx?Db=pfnl&Gid=117613765&keyword=l&EncodingName=l&Search-Modeaccurate,2012年2月11日访问.

共引文献114

同被引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