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代书画品评标准的发展及内在义理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谢赫依据"六法"分"等第",到李嗣真依据"四格"定"属性",再到张彦远以"五等"标识艺术价值高低,乃至"逸品"、"自然品"这一对互融的概念出现并逐渐发展成熟之后,古代理论家对传统艺术价值指向、艺术意蕴乃至艺术技法所依托的定位于"逸品"的品评范畴的建设性而体系化的给出,是一种依托图像直觉、意蕴觉解而划分作品等第的方式与方法。它不仅有着简易清晰而不失深刻的可操作性,而且这还是一个合中国文化中的"道"、"理"、"法"于一体而不二的独特的审美范畴。它有助于一个"为文化所化的人"在绘画实践中,立基"宋学"以降的诸如"陶冶性灵、变化气质"这一类学说,依托"真我"的自然而然地流露或曰显现,让书画作品达于"化成人文"的目的。
作者 王丛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6-68,共3页 Qilu Realm of Arts(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