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痫前期又称先兆子痫,是指发生于妊娠20周后,主要表现为多器官受损,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临床特征的产科常见病。初产妇子痫前期的发病率约为3%~8%,是孕产妇及胎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激活、纤溶异常和细胞凋亡等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6-11]。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预测孕产妇子痫前期发生的实验室指标。研究证实,和肽素、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rotein-A,PAP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二聚体(D-dimer,DD)、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sRAGE)、可溶性endoslin(soluble endoglin,sEng)、激活素A、抑制素A、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等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12-22]。
出处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97-400,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基金
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