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香港作家杜国威的话剧创作 被引量:1

ramatic Writing of Hong Kong Writer Du Guowei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术界对于香港"金牌编剧"杜国威的评价不一。"写情"是杜国威所擅长的,然而戏剧并非"写情"就好,戏剧的情感描写中必须积淀一定的社会人生思考才有其"情感本体"价值。正因如此,杜国威成熟期那些在爱情、友情、亲情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况味,和感情世界中融入社会现实与家国情怀的剧作,获得较好成就;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他着重"边缘"感情予以商业化娱乐化展现的剧作则存在很多不足。杜国威追求雅俗共赏,其创作推动香港话剧从小众文艺成为社会性的文化艺术,这对于香港话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戏剧雅俗共赏固然可以通俗,却应该力求"化俗为雅",争取"俗不伤雅",切忌"俗不可耐"。这是杜国威今后戏剧创作、也是香港戏剧今后发展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作者 胡星亮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3,共9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0

  • 1方梓勋,蔡锡昌.《独具特色的香港话剧》,《香港话剧论文集》,香港:中天制作有限公司,1992年10月,第11页.
  • 2蔡锡昌.《香港中文话剧演出统计》,《香港话剧论文集》,香港:中天制作有限公司,1992年10月,第302页.
  • 3杜国威.《编者的话—重认(虎度门)》,《虎度门》,香港:次文化堂,1996年3月,第2—3页.
  • 4《(春天)电影版成功在清新》,香港:《文汇报》,1994年5月21日.
  • 5朱栋霖.《“港派”与“京派”(花近高楼)、(人间有情)与(茶馆)之比较》[J].现代中文文学评论,1994.
  • 6杜国威.《天涯何处无芳草》,《遍地芳菲》,香港:次文化堂,1997年6月,第2页.
  • 7杜国威.《遍地芳菲·引言》,《遍地芳菲》,香港:次文化堂,1997年6月.
  • 8杜国威.《编剧的话--重认(虎度门)》,《虎度门》,香港:次文化堂,1996年3月,第2页.
  • 9杜国威.《南海十三郎·序》,《南海十三郎》,香港:次文化堂,1995年7月,扉页.
  • 10杜国威.《剑雪浮生》.香港:文林社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3月,第36-37页.

共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