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性的建构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hip in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公民性对于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公民性无论是在公民个体层面还是外部环境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发展历史、公民文化、公民精神、公民理性缺失、政治体制制约、政府与公民的相互失信以及民主发展不完善等成为公民性建构的桎梏。可从公民个体的公民性建构、加强公民文化建设以培育公民精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公民理性参与、增进政府与公民的互信以提升政府公信力等方面进行完善。
作者 由秋芸
出处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2-35,共4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3

  • 1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1994(5):67-81. 被引量:267
  • 2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109-122. 被引量:744
  • 3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
  • 4王名主编《中国民间组织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 5陈健民《走向公民社会:中港的经验与挑战》,香港:上书局,2010年.
  • 6Shils, Edward, The Virtue of Civility: Selected Essays on Liberalism, Tradition, and Civil Society, edited by Steven Grosby, Indianapolis: Liber- ty Fund, 1997, p. 322.
  • 7范文澜.1949年5月在北京大学.《谁是历史的主人》.
  • 8Shils, Edward, The Virtue of Civility: Selected Essays on Liberalism, Tradition, and Civil Society, edited by Steven Grosby, Indianapolis: Liber- ty Fund, 1997, pp. 338 -339.
  • 9Sinopoli, Richard C. , "Thick-Skinned Liberalism: Redefining Civility", i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5, vol. 89, No. 3, p. 612.
  • 10《南方都市报》2010年7月27日.《牵绳小姐惹争议,东莞民警被停职》.记者韩成良.

共引文献9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