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集合行为的动因浅析——基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网络和新媒介技术的问世和普及,网络集合行为成为一种普通个人意见表达、实现舆论监督的形式。网络集合行为的巨大能量直接影响了现实社会的运作,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良倾向和"野蛮"因素。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运用SCA模式对网络集合行为的形成动因进行探究,洞悉网络集合行为形成的阶级原因,从本质上把握网络集合行为。
作者
许泽虹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4期24-25,共2页
New Media Research
关键词
网络集合行为
新媒介技术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
SCA模式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严静峰.
马克思阶级分析范式的在场性与当代价值[J]
.天府新论,2015(1):36-41.
被引量:3
2
刘涛.
风险、流动性与“不确定性”批判:通往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范式[J]
.南京社会科学,2016(5):91-99.
被引量:20
3
陈龙.
Web2.0时代“草根传播”的民粹主义倾向[J]
.国际新闻界,2009,31(8):76-80.
被引量:48
4
董天策.
从网络集群行为到网络集体行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相关研究的学理反思[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2):80-99.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94
1
蒋建国.
新媒体事件:话语权重构与公共治理的转型[J]
.国际新闻界,2009,31(2):91-94.
被引量:28
2
郭永运.
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些体会[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11(3):20-22.
被引量:1
3
邱泽奇.
群体性事件与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54-59.
被引量:57
4
郑大兵,封海东,封飞虎.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J]
.信息化建设,2006(11):34-35.
被引量:49
5
彭恒军.
一种将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结合起来的努力——赖特的阶级理论及其价值[J]
.学术论坛,2007,30(2):45-50.
被引量:6
6
[美]约翰·基恩.《公共生活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86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121.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人民出版社,1965.27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9):25.
10
[美]约翰·费斯克著 王晓珏 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86页.
共引文献
105
1
张秀丽,韩立新.
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30年:知识逻辑与创新取向[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1):83-100.
被引量:1
2
严俊,李昊泽.
科学理性: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确定性议题的报道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9):40-43.
被引量:7
3
周琼,曾样样.
群体传播时代的集体行动和仪式狂欢——对“饭圈出征”网络行动的个案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3):154-159.
被引量:17
4
许鑫.
从对策研究、抗争研究转向“国家—社会互动”研究——探寻一种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6):117-129.
5
杨立华,李志刚,朱利平.
环境抗争引发政策议程设置:组合路径、模式归纳与耦合机制——基于36起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21(6):86-96.
被引量:6
6
朱慧勇.
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四个维度——对《共产党宣言》中所有制思想的再解读[J]
.马克思主义学刊,2020(4).
7
罗锋,王权.
虚拟空间中的信息博弈: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审思[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2):20-24.
被引量:5
8
段艺琳.
选择: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路径——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例[J]
.东南传播,2010(1):31-33.
被引量:7
9
付玉辉.
聚焦移动、融合、监管主题的新媒体研究——2009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综述[J]
.国际新闻界,2010,32(1):16-21.
被引量:6
10
罗锋,王权.
风险·制度化:“网络群体性事件”症候表征与治理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91-9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
1
宋炳辉,南帆,郜元宝,梁永安,王光东,张新颖,葛红兵,刘志荣.
网络时代的文学批评与人文学术[J]
.上海文学,2003(1):76-80.
被引量:8
2
王一川.
批评的理论化——当前学理批评的一种新趋势[J]
.文艺争鸣,2001(2):54-57.
被引量:33
3
彭兰.
微博话语权力格局的现实图画[J]
.人民论坛,2013(7):56-57.
被引量:18
4
袁琦,杨安翔.
《咬文嚼字》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修辞评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12):149-152.
被引量:10
5
刘青.
微博大V权力探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2):129-133.
被引量:3
6
傅昕源.
网络大V的话语权及其形成模式[J]
.青年学报,2017(1):19-24.
被引量:11
7
欧阳友权,喻蕾.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问题论域[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3):143-148.
被引量:7
8
傅一卿,毛泓.
传统阶级结构的解体和网络新阶级的形构——网络社会的网民阶级结构研究初探[J]
.青年记者,2011(2Z):30-3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殷昊翔.
网络批评主体的博弈与兼和[J]
.长江学术,2021(3):91-9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婉波,贺麦晓.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及其经典化[J]
.长江学术,2022(4):86-96.
被引量:1
1
王雪松.
电力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融合[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3):19-19.
2
孙苏陵.
普通个人历史作用初探[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7,0(1):52-54.
3
毛振华.
ICO接棒P2P成金融乱象重灾区[J]
.企业界,2017,0(9):48-50.
4
陈海.
新媒介技术挑战下当代文化自信的可能[J]
.人文杂志,2018(3):65-70.
被引量:1
5
周桂生.
《安塞腰鼓》教学一谈[J]
.湖南教育(上旬)(A),2003,0(17):38-38.
6
陈兰萍.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与儿童行为的形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0(4):88-90.
7
马茹洁.
把握新媒体时代舆情脉搏 提升邮政品牌建设智慧[J]
.中国邮政,2018,0(2):48-49.
8
孙文统.
介词悬空结构的生成机制及形成动因[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1):28-32.
9
李苏阳.
重组——媒介产业发展的必然[J]
.新媒体研究,2018,4(4):85-86.
10
杨晶.
媒介技术变动下新闻教育的价值坚守[J]
.传媒,2018,0(6):84-86.
新媒体研究
201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