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目的论视角下葛浩文夫妇粗俗语翻译探析——以《玉米》及其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毕飞宇在《玉米》中频繁使用粗俗语,以刻画人物形象及揭示乡村女性卑微的地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比较分析《玉米》及其英译本中的粗俗语,发现葛浩文夫妇在遵循目的论三大原则的前提下,力求实现两大目的:一方面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传达原文的核心信息,从而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传播小说所蕴含的文革时期乡村异质文化,前者为主要目的。因而他们的粗俗语翻译策略为:若目的语存在与原文对等的表达,进行直译,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但若原文的粗俗语在目的语中存在空缺,虽然深层信息会被意译以保障译文的可读性,但牺牲了语言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独特性,不利于译文读者对中国异质乡村文化的感知与接受。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18-120,123,共4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有效衔接研究--以医学院校为例"(sk2016A0600)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8

  • 1毕飞宇,汪政.语言的宿命[J].南方文坛,2002(4):26-33. 被引量:88
  • 2吴义勤.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毕飞宇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0(6):49-57. 被引量:62
  • 3宋晓英.欧洲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1):51-55. 被引量:5
  • 4王彬彬.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J].文学评论,2006(6):80-84. 被引量:22
  • 5张钧.小说的立场-新生代作家访谈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6Maxwell E. Perkins, The Sons of Maxwell Perkins: Letters of F. Scott Fitzgerald, Ernest Hemingway, Thomas Wolfe, and Their Editor, Edt. by Matthew J. Bruccoli and Judith S. Baughma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2004.
  • 7李雪涛.“顾彬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三题”,《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23日,第18版.
  • 8乔治·桑塔耶纳.美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 9汉斯·罗伯特·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M].顾建光,顾静宇,张乐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77-277.
  • 10Ge Haowen. Howard Goldblatt at Home: A Self-Inter- view[J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 2011, (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