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散布“航空诈弹”行为的犯罪学分析

A Criminological Analysis of Spreading the Rumor of "Aeronautical Bomb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用航空器是一种国际化、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其自身对威胁安全的行为非常敏感。散布"航空诈弹"行为严重威胁了民航飞行安全,扰乱了社会秩序,造成社会恐慌。通过定量的研究方法,以犯罪学视域中日常生活理论为基础,分析"诈弹"行为屡禁不止、频频发生的原因,并以此将其划分为人格障碍类行为、冲动类行为与蓄意类行为三大类。应对散布"航空诈弹"行为的有效措施可从刑事治理、社会治理、被害治理的角度综合考量。
作者 夏娜
出处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Journal of Jiangxi Police Institute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犯罪刑事应对机制研究"(16JHQ02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3

  • 1黄超.关于犯罪成本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36-38. 被引量:4
  • 2刘忠.犯罪控制成本论[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2):74-76. 被引量:2
  • 3胡卫星.论法律效率[J].中国法学,1992(1):99-104. 被引量:48
  • 4郑定伟.民用航空的非法干扰[J].中国民用航空,2007(6):47-48. 被引量:3
  • 5[3,4,6,7]R·H·Coast:The Firm,the Market,and the Law,p1,pp38-39,p43,p7.
  • 6[14]参阅Daniel Hausma,The Inexact and Separate Science ofEconom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P.18-19.
  • 7铁弘道.经济分析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03.222,203.204,204,218.
  • 8铁弘道.跨越法律和经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50.
  • 9俞炜华,赵媛.社会问题经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 10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1982.

共引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