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猪皮肤真菌病症状与治疗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病原病原为真菌门念珠菌科的各种小孢子菌和毛发菌,主要是须毛癣菌和细小孢子菌,后者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布广泛毛发菌侵害皮肤、毛发和角质,其孢子沿毛干长轴有规律地排列,排列在毛干外缘称为毛外型,排列在毛干内称为毛内型,排列在毛干内外称为混合型。小孢子菌侵害皮肤和毛发,不侵害角质,孢子及菌丝体主要分布在毛根和毛干周围,孢子不侵入毛干内,而菌丝体可侵入毛干内,将毛囊附近的毛干充满。本菌可在葡萄糖琼脂和麦芽汁琼脂上生长,多数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喜温暖潮湿,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常以芽产生孢子及菌丝分支、断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皮肤真菌,特别是在寄生阶段(受真菌侵害的皮屑和兽毛)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环境中尤其如此,100℃干热1h才可致死。对一般消毒药的耐受性很强,1%醋酸需1h、1%苛性钠需数小时、2%福尔马林需0.5h,故可用2%~5%苛性钠或3%福尔马林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
作者 寇利伟
出处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第3期92-93,共2页 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