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第一步,课前预习的作用不容忽视。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让学生提前梳理新课知识点,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做到胸有成竹,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教授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为学生的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添柴加火,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来说,兴趣同样非常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普通预习目标和预习内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前预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课前预习,充分激发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例如,可以鼓励学生采取个性化的预习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预习目标,开展个性化的预习活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师,我问你”的课前预习提问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向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提问有深度,可以难倒老师,就可以获得奖励。这样的提问竞赛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比常规的教师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效果要好很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反复研读课文,深入思考,并先思考其中的问题自己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就可以向老师提问。例如,在预习《祝福》时,学生阅读课文后发现全篇都在写祥林嫂的悲惨人生,就产生了疑问:既然全文是写祥林嫂,为什么题目不是“祥林嫂之死”而是“祝福”呢?并向教师提问,这时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预习城垛,耐心给学生解答,让学生明白祥林嫂人生的几次重要变故,都和鲁镇“祝福”这个特殊的环境有关,因此,“祝福”对于小说的主题表达意义重大。有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课前预习的模式不是固定的,既可以教师设计预习任务单,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预习,也可以让学生开展个性化预习,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开展各种课前预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出处
《作文成功之路》
2018年第4期40-40,共1页
A Successful Way to Compos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