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别急于当“裁判”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放学了,刚回到家,手机响起,学生李睿的妈妈打来的:“吴老师,刚才孙跃的爸爸带孩子来我店里告状,说我家孩子要打他们家芊睿,还说了一些瞎话。真是的,我家孩子那么听话,再说不是还没打吗?”放下手机,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我正想着,手机再度响起:“吴老师,放学之后,李睿和几个孩子要打我家孙跃,我就顺路去找了李睿的家长,可是,李睿妈不讲理,还说‘不是还没打吗?’”听了芊睿爸爸的话,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在美国,遇到孩子打架的事,无论是谁的家长,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两个孩子拉拉手,然后才是打架的孩子承认错误。没有哪个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是受害者,也没有哪个家长偏向自己的孩子,因为她们首先是要孩子自己和解,并且还要刚打架的孩子马上就在一起玩。正因为如此,美国孩子不自私,也不那么容易打架,倒是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淘气,所以美国人即使是成年人也喜欢恶作剧,但大家却是嘻嘻哈哈而一笑了之。然而,我们中国的很多家长,遇到孩子打架的事情,家长总是担心,如果我的孩子受欺负了,他不还击,他吃亏,他懦弱,他长大怎么办?他怎么生存?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样教育的结果,会让有的孩子别人只要碰一碰他,他回来当时就给人家一拳,谁只要一招他,他动手就打人。孩子在外惹事生非,而吃亏的总喜欢上门告状,谁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哭哭啼啼,所以自己的孩子哭就以为是受人欺负了,因而孩子打架而家长成了孩子的保护伞,甚至有一些不理智的家长也挥拳相向。
作者 刘雪 李程
出处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第3期145-145,共1页 Education for Chinese After-school(Theor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