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积极教育的缘起、现状及前景展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4

The Origin,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Positiv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积极教育强调从个体的优势出发,引导参与者的积极体验,并最终增加师生的获得感。积极教育提升了师生的主观体验,使师生觉得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更使师生觉得自己的积极品质或优势得到了增强。积极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过分偏重问题解决的狭隘,既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也是在深入理解教育的价值意义之后对教育的重新定位,为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 曾辰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盐城师范学院2017年度校级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育暖功能视角下的积极教育"(17YCSK01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6

  • 1任俊,叶浩生.论积极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J].社会科学,2004(11):79-84. 被引量:7
  • 2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53-254.
  • 3马克斯·韦伯 韩水法译.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 4曼弗雷德·弗兰克 先刚译.个体的不可消逝性[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9.
  • 5卡尔·皮尔逊 李醒民 译.科学的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 6Simonton D K.. Creativity:Cognitive,Personal,Developmental,and Social Aspects [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 151-158.
  • 7George Failer. Positive Psychology:A Paradigm Shift [J].Journal of Pastoral Counseling, 2001, (36): 8.
  • 8休谟.人性的断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183.
  • 9Seligman E.P,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 10Fredf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8-224.

共引文献202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