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朝时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日本史称"蒙古袭来"。在此前后紧张的对外形势下,鼓吹神明皆兵的"神战"思想伴随日本的"神国"阐述频频出现。室町时期的幸若舞曲《百合若大臣》便呈现了人神合战的荒诞想象。该作对镰仓宗教文学《八幡愚童训》(甲本)的"神战"思想多有继承,也是处于生存危机中的宇佐八幡宫的宣教手段。该曲的出现表明中世后期"神国"观念实现了对民众心理的渗透,同时,日本紧张的对外关系记忆在高涨的本国优位意识中进一步演化为主动进攻他国的侵略野心。这种民族主义思潮成为之后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以及近代日本一系列侵略战争的催化剂和帮凶。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共21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基金
本文为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14DB08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