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分异视角下高校意识形态衍变理路与机制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学生因社会分层、成长背景等因素不同,对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体认出现主体分异,互联网的出现又使意识形态出现空间分异。意识形态内涵丰富,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形成过程中,历经着总体-群体-个体(个体)-群体-总体及现实-虚拟-现实的衍变理路。在分异视角下,各要素之间互动、互塑和互嵌机制的有效发挥,对于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高校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 钱友莲
出处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8-101,共4页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德]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 2[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态》,第1-4页,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 3[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第5页,刘榜离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 4[美]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第1页,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 5[法]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项研究的笔记)》.斯特沃热·齐泽克,泰奥德·阿多尔诺等.《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183页.
  • 6[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6页.
  • 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第1版
  • 8[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0-11页.
  • 9刘少杰.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2(3):82-88. 被引量:17
  • 10刘少杰.意识形态的理论形式与感性形式[J].江苏社会科学,2010(5):14-20.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