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学到“求”时始见真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48年,家父带全家从沈阳来到北京。我上的第一所小学在朝阳门南边,是紧靠城墙根的一所私立学校,学生到校上课要自带桌椅。后来家搬到西城,我进了一所回民小学。每天在学校要头戴伊斯兰的白帽子。1949年开国大典时,我校学生是作为少数民族代表走过天安门的。中学,我考上北京二中。在这所学校,我才懂得了“上学”和“求学”的区别。上学,就是听课、做作业、回答问题、考试,往往有标准答案。求学,就是善于思考、提出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常常没有标准答案。上学往往是被动的,而求学分明是主动的。上世纪50年代,不少老师住在学校。被称为“民国先生”的语文名师潘逊皋,他的宿舍常常学生盈门。有时,甚至晚上老师用脚盆泡脚时,还有学生围着提问。作家韩少华就是潘先生耳提面命得最多的弟子。我们的老师刘卓儒的宿舍就在我们教室旁边,课后甚至暑假,我们都不断前去聆听老师的教诲。
作者 范基公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年第13期14-15,共2页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