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他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情与景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歌传情,诗言志,诗歌大都抒写感情,寄托志向。诗人们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达情志,写景是外在的手段,而抒发情感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情与景的关系又如何呢?从生平事迹上看。李白早年就有强烈的济世安邦的抱负,中年时他极其希望步入朝堂,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想通过终南捷径、干谒诸侯、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道士友人吴筠推荐,终于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为此,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两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自己蔑视权贵、追求人格独立自由的态度。因而我们亦可以把此诗理解为他对三年宫廷生活及宫廷生活前后的情感体验,文中的许多意象、意境都是对这一时间段中现实生活真实的折射。
作者 保世华
出处 《语文天地》 2018年第7期32-34,共3页
基金 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452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