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80年代末以来,“两个孙犁”之说似已渐成某种“共识”。尽管有研究者试图将“孙犁一生的绝大部分生命”置入独特的“矛盾心境与精神苦闷”中予以统合性的解析a,“老孙犁”/“新孙犁”(或“早年孙犁”/“晚年孙犁”)至今仍是众多论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首先是因为,“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b将孙犁的生活和创作切割成前后两段,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次还因为,上述事实使得孙犁成为研究者们阐释文学史的断裂、空缺及文学传统的延续、转变之极佳人选;更可能因为,孙犁在跨越历史断裂带时历经压抑、沉潜以至终有所成,这为研究者有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c的想象与期待贡献了一份较为合乎情理的历史感。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30,共8页
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