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智能监管大有可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电梯数量与日俱增、电梯事故时有发生,如何管好这个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运载工具?推行智能化监管无疑是一个有效之策。自古道,隐患胜于明火,防范重于泰山。电梯,作为一种交通运载工具,以其特有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安全性不是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某个人员的私事、小事,而是事关人民大众人身安全甚至生命安全的公事、大事。正因为如此,电梯被列为“第一位的特种设备”,不仅设计、制造、安装、改造必须具备法定条件、取得相应行政许可,而且管理和使用全过程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截至2017年,我国电梯保有量达562.7万台,每千人平均有4.1台电梯。近年来,电梯事故率和亡人率虽然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由于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每年单就官方通报的电梯事故伤亡人数也都在40人以上。除人员伤亡事故外,由于电梯老化、维护保养不及时、不认真、不规范等原因,电梯非正常停运、乘客困梯等电梯故障屡屡发生,给人们的出行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并带来安全隐患。让机器挑重担,向科技要安全,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电梯制造业相对发达的日本,就特别注重发挥技术在安全防护中的作用,其所有电梯都强制配备安全防护装置:突然停电后电梯会自动停止、人员跌倒时电梯可紧急停止、梯级和扶手间卷入衣物电梯自动停止等。《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我国制造业应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可见机器替代、自动化生产线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在国外电梯市场,电梯公司除了电梯制造,电梯维保也是其主要业务,一般从事维修保养的职工人数是制造者数量的3倍左右,维保收入也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一部电梯无论安装在何处,一旦投入使用就进入了公司的维修保养网络而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保养人员每周必须到现场检查服务。而与此相反,我国电梯制造和电梯维保基本分属不同公司(占七成以上),维保收入只占到电梯制造收入的十分之一,从而形成制造公司不愿做维保,维保制造“两张皮”,加上维保市场的不良竞争,造成事故频发。因此,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成都市郫都区推行电梯远程监测系统的做法,可谓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抓住了矛盾关节点。
作者 宋建华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西部特种设备》 2018年第3期34-34,共1页 Western Special Equipment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