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画写意精神之缺失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然而,要用语言表达中国画之写意精神确有难度,如佛陀沾花微笑,开口便错。又如“道可道,非常道”一般,能用语言表达之道,就不是永恒之道。它是可感受、可体现、可体会之。语言文字表达不可能十分精准,定有所偏颇。由于各人之艺术阅历,艺术趣味,各人文化修养之不同,便有理解不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试做如下阐述:“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故得于心,应于手”即通过“意冥玄化”,使自然之物,眼前之物,变成“物在灵府”的心中之物,意中之象,从而做到“得于心,应于手”之效果。此即中国画写意精神与抒情性之阐述之一也。“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这段论述,正表明了通过聚精会神之思考,将自然之物变成胸中之物,以表达作者之主观精神,主观思想与情感,使物象成为表达情感与精神之载体与符号。“迁想妙得”乃指画家创作过程中,将作者之主观情感与主体意识移入对象之中,以结合对象表达作者之主观思想情感,传达其精神特点。又如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即以“外师造化”之方式来达到“得心源”之目的,也就是通过外在对象之不同表达作者之主观感受,主观情感,思想与精神不同,而绝非景象之再现。再者佛家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中国画之中一山、一水、一花一枝都是一个完整的画面,一个完整的宇宙。纵观我国各文学艺术门类。都有及其显著的写意特征。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乃至戏曲无不有着明确之写意精神。
作者 高爱明
出处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第25期178-179,共2页 Global Market Information Guid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