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析洛阳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前中药材成为多数百姓治病养生保健的首选。作为多种中药材适生地的洛阳,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洛阳地处豫西,全市辖八县一市六区,总面积15215.78平方公里。境内有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等山脉横亘,地形地貌复杂,小气候多变,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据调查统计,已查明的中药材有1480余种,分属262科。1 发展现状与优势分析1.1 发展现状目前,洛阳中药材种植面积70万亩,年产量8.6万吨,产值25.5亿元。主栽品种有山萸肉、杜仲、丹参、连翘、皂角、艾草、黄芩、柴胡等。其中,柴胡、连翘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汝阳甪里艾、杜仲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5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1万吨。1.2 优势分析气候环境优越。洛阳属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历史上素有“豫西天然药库”之称。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分布广,但目前开发利用的中药材只有30种左右,仅占种类的2%,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天然药材副作用小、疗效面宽,近年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依赖,并倍受国际制药工业的关注。我国药品消费中有40%是中草药,国际草药需求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发展机遇难得。中药材从“十五”规划就开始列入洛阳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将中药材做为特色发展产业尽快形成区域优势的新思路,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生机,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2 发展特点2.1 生产发展规模化向产业化迈进明显。目前,洛阳中药材生产发展不断提速,具有一定规模,从技术、认识、效益、形式等方面看,中药材呈多样化模式发展。利用退耕还林和林下种植、新建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深加工型龙头企业自建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返租土地种植中药材发展等,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全市形成规模性中药材专业村362个,种植农户6.3万户。2.2 有良好的中药材传统种植基础。根据各县的地理优越性和加工企业需要,将生产基地分布在具有传统种植的乡镇,依靠自然条件优越性、适应性,农民的种植经验,及市场需求加快,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作者 师媛媛
出处 《新农村(黑龙江)》 2018年第17期179-179,共1页 New Countrysid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