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一篇题为《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这么坑的"公摊面积"到底怎么来的?》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消费者都觉得在房价如此高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公摊面积这一说法?公摊面积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日前,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一同发文《"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将公摊面积的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文中追问:既然国际上基本都是按套内面积计算房价,为何我国计算房价、物业费等都要包括占比颇高的公摊面积?职能部门治理房地产行业乱象之时,能否回应公众关于公摊面积乱象的关切?近年来,随着商品房价格攀升,部分开发商更利用普通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缺乏深入了解与测算能力,不断推高公摊面积和公摊系数,使之快速上涨并超过了30%。2010年,被《焦点访谈》曝光的山东高密某楼盘推出后的公摊系数甚至超过52%,使购房者很受伤。公摊面积缺少标准、管理混乱,不仅会让消费者在购房时需支付更多房款,更使其在未来要支出物业费、取暖费等更多成本。而随着房屋精装修政策乃至房地产税出台,购房者遭遇到的不公还将进一步加剧,产生的各类矛盾也将愈发尖锐。那么到底什么是公摊面积?它是如何来的?通过本刊记者的梳理,或许可以为您揭开"谜"一样的公摊面积。
出处
《决策探索》
2018年第15期25-29,共5页
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